[实用新型]一种多程光斑的激光发射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54173.5 | 申请日: | 2020-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40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亓玉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镭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C3/00 | 分类号: | G01C3/00;G01C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王鸿 |
| 地址: | 266107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斑 激光 发射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器的制造和应用,具体涉及一种多程光斑的激光发射器,所述激光发射器包括激光发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单元设置至少两组激光发射组态;各激光发射组态朝同一方向照射,具有激光发射源S和透镜准直系统,所述激光发射源S设置于透镜准直系统的主光轴上;所述各激光发射组态的激光发射源设置在同一直线或平面上,所述各激光发射组态的透镜准直系统设置在另同一直线或平面上,两直线或平面平行;各激光发射组态中透镜准直系统的焦距不同,使得各激光发射组态的发散角不同。该发明实现激光多程光斑大小差别小,能量密度均一的技术特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器的制造和应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程光斑的激光发射器。
背景技术
激光通讯、激光能量传输、激光模拟对抗等光学发射与接收系统中,为充分利用激光的指向性和低发散性,往往需要较长的有效工作距离。因此激光发射端会调节至激光的小发散角状态。但光斑仍然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逐渐变大,即较近距离与较远距离处的光斑大小会差别很大。这种状态对激光接收端造成很大困扰,一是能量近端与远端的能量密度差别很大,探测器件选择困难,二是光斑大小差别大造成定位精度和探测器布局的困难。首先,当激光发射器和探测器矩阵距离较近时,激光发射器射出的光束发散角应该大点,以免光束照射在探测器矩阵中的探测器之间,使得激光发射器的命中率降低;其次,当激光发射器和探测器矩阵距离较远时,激光发射器射出的光束发散角应该小点,以免光束经过较长光程后,光斑变大,在光斑内可能会照射到较多数量的探测器,使得测量精度偏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程光斑的激光发射器,以实现激光多程光斑大小差别小,能量密度均一的技术特色。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程光斑的激光发射器,所述激光发射器包括激光发射单元,所述激光发射单元设置至少两组激光发射组态;各激光发射组态朝同一方向照射,具有激光发射源S和透镜准直系统,所述激光发射源S设置于透镜准直系统的主光轴上;所述各激光发射组态的激光发射源设置在同一直线或平面上,所述各激光发射组态的透镜准直系统设置在另同一直线或平面上,两直线或平面平行;各激光发射组态中透镜准直系统的焦距不同,使得各激光发射组态的发散角不同。
所述发散角满足探测器矩阵要求下,各激光发射组态的适用范围相互衔接。
所述透镜准直系统为单个透镜或望远镜系统。
所述激光发射单元包括三组激光发射组态,分别为近程应用的激光发射组态,中程应用的激光发射组态和远程应用的激光发射组态。
所述激光发射器的激光脉冲多次重复。
所述各激光发射组态独立工作。
所述激光发射器还包括测距仪,通过测距仪测量激光发射源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当所述距离落入某激光发射组态的适用距离范围时,开启对应适用距离范围的激光发射组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实现激光多程光斑大小差别小,能量密度均一的技术特色;通过激光发射端的光学整形系统分区或多组态光学系统合成,实现激光发射系统的多组态输出,实现了单一发射单元激光多程光斑大小类似的有益效果,即不同探测距离的光斑大小类似,从而大大简化了探测器件的选型和布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激光发射器的布置结构图;
图2为透镜参数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镭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镭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541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直开式注塑机同步抱合装置
- 下一篇:发动机起动控制系统及车辆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