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3D扫描打印一体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53744.3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66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蔡静怡;刘银萍;严飞;孙舒;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20 | 分类号: | B29C64/20;B29C64/393;B29C64/30;B33Y30/00;B33Y50/0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扫描 打印 一体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D扫描打印一体机,包括扫描腔和打印腔;扫描腔内设有扫描控制器和目标置物台,所述目标置物台上设有扫描机械臂,其端部设有扫描传感器;打印腔内设有打印控制器和打印台,所述打印控制器连接有打印机械臂;所述打印腔外设有物料传输器与内部的打印机械臂连接;所述扫描控制器与打印控制器连接,通过扫描控制器控制扫描机械臂扫描,将三维扫描信息传输至打印控制器,同时控制打印机械臂打印,扫描与打印同时进行。本系统实现了扫描打印一体化,扫描的同时进行打印,得到完整的三维模型,可以随时不受限制的对目标对象进行自主三维重建,并反馈到打印控制器进行3D打印,避免了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提高了扫描机的鲁棒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3D扫描打印一体机。
背景技术
在目前,“空间数字化”仍然停留在数字化阶段,也是当前制约相关行业发展的核心痛点,而3D视觉技术的出现,赋能空间扫描,逐渐让空间“立体化”。3D空间扫描这一新兴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可以由立体的视角去看这个立体的世界,不再只局限于平面。因此3D空间扫描技术也让许多企业所看重,并且利用它来对行业领域进行改革创新。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快速成型技术。在3D打印技术不断成熟下,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像传统的制造业,以及汽车、消费电子、医疗器械、建筑工程等。这些领域都可以通过与3D打印结合,从而获得更好发展。现阶段,3D扫描技术和3D打印技术相辅相成,但是均为独立的两种装置设备。如何将两者结合,快速高效一体化的扫描对象并生成三维模型,是现阶段一个热点的研究内容。专利号为CN201920341088的一种折叠式3D扫描仪及扫描装置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式3D扫描仪及扫描装置,其中扫描仪包括固定座和安装在固定座一侧的扫描组件,扫描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扫描单元,相邻的两个扫描单元在竖直方向上可折叠连接。这个装置便于携带,适合上门测量高端人士的三维数据,得到的扫描结果没有立即应用保存后再进行处理,缺乏时效性。并且由于工作人员的使用不当极有可能带来操作误差,对最终的三维模型生成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D扫描打印一体机,实现对目标对象扫描同时进行打印。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3D扫描打印一体机,包括扫描腔和打印腔;
所述扫描腔内设有扫描控制器和目标置物台,所述目标置物台上设有扫描机械臂,所述扫描机械臂端部设有扫描传感器;
所述打印腔内设有打印控制器和打印台,所述打印控制器连接有打印机械臂;所述打印腔外设有物料传输器与内部的打印机械臂连接;
所述扫描控制器与打印控制器连接,通过扫描控制器控制扫描机械臂对目标进行扫描,同时将三维扫描信息传输至打印控制器,打印控制器控制打印机械臂进行打印,扫描与打印同时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打印腔内设有图像采集装置,同时在打印腔外设有与图像采集装置连接的显示器。可以从打印腔外部直观的观察打印进展。
进一步的,所述扫描控制器和打印控制器均设有紧急开关,如遇突发情况可以直接通过各自的紧急开关进行关闭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扫描腔内设有扫描状态监测报警模块,所述打印腔内设有打印状态监测报警模块,通过对扫描和打印状态进行实时监控,遇异常及时报警。
进一步的,所述扫描腔和打印腔内均设有照明装置。
进一步的,打印腔内设有排风扇。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本系统实现了扫描打印一体化,扫描的同时进行打印,得到完整的三维模型,可以随时不受限制的对目标对象进行自主三维重建,并反馈到打印控制器进行3D打印,避免了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提高了扫描机的鲁棒性;通过状态监测报警模块配合紧急开关可以对操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遇到异常可以即时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537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供水管内水压调适系统
- 下一篇:环保建材的平整无尘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