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下壳体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17813.5 | 申请日: | 2020-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42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彭澎;耿耀;杨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悦达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242 | 分类号: | H01M50/242;H01M50/244;H01M50/249;H01M50/26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壳体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包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下壳体,包括下壳体主体,所述下壳体主体的上表壁内凹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前后壁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滑块,相对两个所述滑块之间连接有加强托板,所述下壳体主体的外侧壁对称连接有安装耳,所述加强托板的上表壁粘接有第二缓冲层,所述安装槽的内部两侧壁对称开设有插槽,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块和滑槽的配合,可实现加强托板的移动,能够根据待安装电池包的大小自由调整安装槽内两个加强托板的相对位置,便于更好的托住电池包,能够更有效地对电池包进行保护,灵活性强,不易被淘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下壳体。
背景技术
基于环保和节能的要求,新能源汽车得以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最普遍的新能源汽车为电动汽车,其中,电池包是电动汽车重要的一部分,可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源。
但是目前现有的电池包下壳体存在一定的缺陷,传统电池包下壳体的加强结构灵活性较差,不可进行移动,无法根据需要改变位置托住电池包,此外,传统电池包下壳体未设置有效的缓冲结构,在电池包壳体受到碰撞时,壳体内部电池包容易损坏,进而影响其续航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下壳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传统加强结构灵活性较差,无法改变位置托住电池包的问题,此外,未设置有效的缓冲结构,在电池包壳体受到碰撞时,电池包容易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下壳体,包括下壳体主体,所述下壳体主体的上表壁内凹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前后壁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滑块,相对两个所述滑块之间连接有加强托板,所述下壳体主体的外侧壁对称连接有安装耳。
优选的,所述加强托板的上表壁粘接有第二缓冲层,所述安装槽的内部两侧壁对称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部插设有与其相适配的插块,同侧所述插块的外端连接有第一缓冲层。
优选的,所述安装耳的上表壁对称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圆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底部等间距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内部固定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主体的上表壁四个拐角位置处对称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长度不超过下壳体主体高度的二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层的高度等于安装槽的深度,所述第二缓冲层的上端面高度不超过安装槽深度的二分之一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块和滑槽的配合,可实现加强托板的移动,能够根据待安装电池包的大小自由调整安装槽内两个加强托板的相对位置,便于更好的托住电池包,能够更有效地对电池包进行保护,灵活性强,不易被淘汰。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的配合,可有效对电池包进行保护,在电池包壳体受到碰撞时,壳体内部的缓冲层可有效缓冲过大的冲击力,避免电池包损坏,保证了电池包后续正常的续航能力,其中,通过插块和插槽的配合,实现第一缓冲层的插设固定,便于其后续的更换,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壳体主体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强托板的侧视图;
图4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悦达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悦达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178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