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布升力鸭式布局垂直起降无人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491204.7 | 申请日: | 2020-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29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庞超;高正红;季逸民;杨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64C27/26 | 分类号: | B64C27/26;B64C29/00 |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陈星 |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 升力 布局 垂直 起降 无人机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布升力鸭式布局垂直起降无人机,无人机具有机身、垂尾、两个固定翼升力面,多个在垂直起降阶段提供升力的螺旋桨,一对可以进行倾转运动的倾转螺旋桨。其中固定翼升力面分别是鸭翼和平尾,鸭翼位于机头附近,平尾位于机尾附近。多个升力螺旋桨通过撑杆分别连接在鸭翼和平尾上,且鸭翼、平尾上的升力螺旋桨数量相等,这些升力螺旋桨关于机身对称面对称分布。一对倾转螺旋桨安装在平尾翼尖部位,当倾转螺旋桨转动时,平尾翼尖部分翼面跟随其一起转动。本实用新型将停转旋翼式无人机和倾转旋翼式无人机进行有机组合,提升了无人机在垂直起降阶段的控制能力和爬升能力,同时尽可能的避免了资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分布升力鸭式布局垂直起降无人机。
背景技术
随着垂直起降无人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对其飞行性能,例如载重能力、巡航时间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旋翼无人机是一种最常见的垂直起降无人机,其优点在于成本低、易于控制等。但也有很明显的缺点,例如续航时间、载荷能力、抗风能力等。这些缺点限制了多旋翼无人机在更多专业领域的运用。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出现了兼顾垂直起降性能和巡航性能的无人机,具体可分为倾转旋翼式、复合翼式和尾座式三类。这几类均利用转动部件提供垂直起降阶段足够的升力,利用固定翼面提供巡航时需用的升力,实现高效率的巡航。
尾座式无人机由于形式非常规,目前应用很少。倾转旋翼式无人机通过旋翼旋转平面的转动,改变旋翼拉力的方向,从而实现垂直起降和固定翼巡航阶段不同的拉力需求。复合翼式无人机在垂直起降阶段,通过多个升力螺旋桨协同工作产生略大于飞机自身重力的拉力,在巡航阶段,无人机通过固定翼面产生足够的升力,而升力螺旋桨此时处于不工作的状态,由通常安装在机头的螺旋桨来克服飞机飞行的阻力。
常见的停转旋翼式无人机可见授权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CN105539834B)中的描述。为了得到垂直起降阶段的操纵力矩,现有的方法是对四个螺旋桨的桨距或转速进行调整,使每个螺旋桨产生不同的拉力,从而产生相应的操纵力矩。因为螺旋桨桨叶气动设计和电机性能的限制,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操纵力矩有限。另外,提供前飞动力的前拉螺旋桨在垂直起降阶段基本无用,这是一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正如发明专利CN105539834B中的描述,目前制约复合翼类无人机的难点是垂直起降阶段的偏航控制,受制于升力螺旋桨的电机性能、自身扭矩小等,复合翼类无人机往往只能提供弱的偏航力矩,而其固定翼形式的气动布局形式,决定了其在某些环境下(如侧风)需要一定的偏航力矩来保持飞机的平衡。为了解决偏航力矩不足的问题,最直观的解决方式就是发明专利CN105539834B中描述的那样,在飞机垂直尾翼上安装专门负责提供偏航力矩的螺旋桨,但是这类飞机大部分的工作状态处于固定翼状态,在固定翼状态下,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已经可以提供足够的偏航力矩,此时上述的偏航力矩螺旋桨将处于不工作的状态,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其在垂直尾翼上开孔,对飞机在固定翼巡航阶段的航向、横向静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复合翼式无人机的前拉螺旋桨垂直起降阶段的资源浪费及垂直起降阶段全机操纵力矩(特别是偏航力矩)有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合复合翼式无人机和倾转旋翼式无人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分布升力鸭式布局垂直起降无人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一种分布升力鸭式布局垂直起降无人机,包括机身和垂尾,垂尾上具有方向舵;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两个固定翼升力面,分别为位于机头位置附近的鸭翼和位于机尾位置垂尾顶部的平尾,鸭翼和平尾上各自安装有鸭翼舵面和平尾舵面;在鸭翼和平尾上分别安装有升力螺旋桨,升力螺旋桨拉力方向不改变,用于提供垂直起降阶段的升力,在平尾翼尖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倾转螺旋桨,通过桨盘的倾转实现拉力方向的改变,提供垂直起降时的操纵力和力矩以及固定翼巡航时的前飞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912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曲轴主连轴颈及平衡块端面加工的滑台
- 下一篇:接触感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