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坑开挖用安全警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44305.9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15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希海;黄杰;刘彬;刘书丞;汪颖;周波;王哲;范样;黎璨;朱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7/14 | 分类号: | E04H17/14;E01F9/615;E02D17/02;E04H17/22;E04H17/20;E02D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12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开挖 安全 警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坑开挖用安全警示装置,包括环护机构和顶护机构,其中一个所述立柱内侧焊接有多个固定块,多个固定块上贯穿连接有同一个直轴,直轴内侧焊接有多个上下均匀分布的连接杆,多个连接杆外侧固定有同一个侧板,和侧板邻近的一个立柱前端固定有插销,两侧的两个立柱和后端的两个立柱之间均设置有相同的连接杆,连接杆两侧对称焊接有固定柱,两侧的两个固定柱分别和邻近的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将该装置通过螺钉和螺纹孔配合在基坑位置进行固定安装,由于前端的连接杆于直轴固定连接,即可在施工时,将门锁打开,转动侧板,带动连接杆和侧板转动,即可形成出口,便于人员出入,方便施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警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开挖用安全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在附近建筑无影响者,可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采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天然冷气冻结法开挖等等。
在基坑安全警示装置中,需要将警示装置覆盖在基坑周围,在起到提示作用的同时,更需要考虑到安全防护的问题,防止人们误入造成人身危险,现有的安全警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施工不便,往往需要在施工时将警示装置挪开,施工结束后又将警示装置搬回进行固定安装,大大影响施工效率,因此,针对该问题做出相应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坑开挖用安全警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坑开挖用安全警示装置,包括环护机构和顶护机构,环护机构包括四个立柱,立柱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底座,底座上开设有多个螺纹孔,其中一个所述立柱内侧焊接有多个固定块,多个固定块上贯穿连接有同一个直轴,直轴内侧焊接有多个上下均匀分布的连接杆,多个连接杆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侧板,和侧板邻近的一个立柱前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插销,插销上设置有门锁,两侧的两个立柱和后端的两个立柱之间均设置有相同的连接杆,连接杆两侧对称焊接有固定柱,两侧的两个固定柱分别和邻近的立柱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连接杆内部设置有伸缩机构。
优选的,所述顶护机构在多个立柱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顶棚,顶棚截面设置成伞状。
优选的,所述顶棚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警示灯,顶棚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蓄电池,蓄电池和警示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机构在连接杆内部设置有限位杆,连接杆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杆设置于限位杆两侧,连接杆内部开设有滑槽,滑槽截面设置成凸形,限位杆顶部和底部两侧均焊接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立柱顶部开设有插槽,顶棚底部两侧对称通过螺栓固定有四个插杆,插杆和插槽对应插接,立柱内部设置有限定机构。
优选的,所述限定机构在插槽两侧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凹槽内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弹簧,弹簧内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卡块,卡块截面设置成弧形,插杆和卡块接触位置开设有匹配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该装置中设置有直轴,将该装置通过螺钉和螺纹孔配合在基坑位置进行固定安装,由于前端的连接杆于直轴固定连接,即可在施工时,将门锁打开,转动侧板,带动连接杆和侧板转动,即可形成出口,便于人员出入,方便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443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