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门把手结构、车门以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36471.4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07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展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5/12 | 分类号: | E05B85/12;E05B79/22;E05B79/20;E05B83/36;E05B8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健;林治辰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把手 结构 以及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门把手结构、车门以及汽车,车门把手结构包括门板本体(10)、支架部(20)和拉动部(30),支架部固定安装于门板本体,拉动部的部分能够伸入门板本体以连接汽车的车门锁,拉动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支架部,以使拉动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第一位置所述拉动部能够保持车门锁处于锁止状态,在第二位置拉动部拉动车门锁以使车门锁处于解锁状态。本申请提供的车门把手结构利用拉手部即可完成从车内推开车门下车的动作以及在车内关闭车门的动作,集成了原有的内拉手和关门把手的功能,使得车门把手的结构更加简洁,同时使得造型师在布置空间时更加灵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门把手结构、车门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所有的门饰板中,均存在内拉手和关门把手两种零件,内拉手是用于开门的时候,关门把手即大把手是用于关门的时候,两种零部件成本较为高昂,且车内乘客在上下车门时需要两个部件实现,使用起来较为繁琐。目前汽车内饰向科技化,简洁化和低成本化发展,这种内拉手和关门把手的结构不利于门饰板向整体简洁化发展,除此之外整个门板的成本也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车门把手结构使用繁琐且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车门把手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车门把手结构,所述车门把手结构包括门板本体、支架部和拉动部,所述支架部固定安装于所述门板本体,所述拉动部的部分能够伸入所述门板本体以连接汽车的车门锁,所述拉动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架部,以使所述拉动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拉动部能够保持所述车门锁处于锁止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拉动部拉动所述车门锁以使所述车门锁处于解锁状态。
优选地,所述支架部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拉动部包括连接绳、把手和设置在所述把手中的解锁机构;所述把手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所述连接绳的一端连接所述把手,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能够伸入所述门板本体以连接所述车门锁;所述解锁机构包括弹性件和连接所述弹性件的锁止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把手;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把手的顶面和所述第二支架的末端面抵接,所述锁止件凸出于所述把手的顶面且所述锁止件被挤压在所述弹性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末端面之间,以使所述把手的顶面和所述第二支架的末端面形成凹凸连接;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锁止件不凸出于所述把手的顶面,以使所述把手的顶面和所述第二支架的末端面脱离所述凹凸连接,从而使得所述连接绳能够被向远离所述门板本体的方向拉动。
优选地,所述解锁机构包括用于带动所述锁止件运动的解锁组件,所述解锁组件包括驱动绳、按钮支架、限位轴和用于固定所述限位轴的夹板,两个所述夹板设置于所述把手且在两个所述夹板之间形成狭槽,所述按钮支架设置在两个所述夹板之间且能够在所述狭槽中移动,所述限位轴设置在两个所述夹板之间且垂直于所述夹板;所述驱动绳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钮支架的第一端,所述驱动绳从所述限位轴的下方绕过所述限位轴且所述驱动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按钮支架的第一端,以使所述驱动绳被所述限位轴限制为呈L 状;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按钮支架的第一端卡接在两个所述夹板的侧面;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按钮支架的第一端和所述两个夹板的侧面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按钮支架的第二端伸出于所述把手的侧面;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按钮支架的第二端和所述把手的侧面齐平。
优选地,所述把手的顶面上形成有第一把手凸棱;所述第二支架的末端面上形成有第二支架凸棱,以在所述第二支架的末端面上限定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凸棱的两侧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把手凸棱能够伸入到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锁止件能够伸入到所述第二凹槽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把手凸棱脱离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锁止件脱离于所述第二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364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式可充电混凝土震动台
- 下一篇:助老起卧系统及助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