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100W固态继电器封装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409307.4 | 申请日: | 2020-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36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 发明(设计)人: | 袁宏承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宏湖微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H01L33/58;H01L23/49;H01L23/31;H01L25/16 |
| 代理公司: | 无锡睿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76 | 代理人: | 张悦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00 固态 继电器 封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100W固态继电器封装结构,包括塑封体和引线框架,塑封体包裹在引线框架外侧,引线框架包括第一、第二、第三载片岛,第一载片岛采用大面积、厚度大的铜带制成,且第一载片岛连接第一引脚,第一引脚右依次布置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引脚,第二载片岛和第三载片岛分别与相邻布置的第三、第四引脚连接,第一载片岛通过镀银区安装开关芯片,开关芯片还与第二引脚的镀银区键连,第二载片岛和第三载片岛通过镀银区分别安装耦合芯片和光敏芯片,耦合芯片与开关芯片键连,光敏芯片还与第五引脚的镀银区键连,且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引脚延伸到塑封体外侧,所述100W固态继电器封装结构,满足产品大功率输出要求,且生产效率高,良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封装结构,尤其涉及一种100W固态继电器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继电器为触点继电器,产品工作过程中触点容易打火花,尤其时大功率继电器,大火更加严重,从而导致触点损耗严重,使用使命短,同时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继电器响应时间较慢,输入和输出之间容易产生干扰,且现有技术中,大功率器件工作时发热量比较大,产品散热设计不好;另外方面,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绝缘电压较低,产品在点胶时不易成型,导致产品加工良率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以上缺点,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100W固态继电器封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100W固态继电器封装结构,包括塑封体和引线框架,所述塑封体包裹在引线框架外侧,所述引线框架包括第一、第二、第三载片岛,所述第一载片岛采用大面积、厚度大的铜带制成,且第一载片岛连接第一引脚,第一引脚右依次布置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引脚,所述第二载片岛和第三载片岛分别与相邻布置的第三、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第一载片岛通过镀银区安装开关芯片,所述开关芯片还与第二引脚的镀银区键连,所述第二载片岛和第三载片岛通过镀银区分别安装耦合芯片和光敏芯片,所述耦合芯片与开关芯片键连,所述光敏芯片还与第五引脚的镀银区键连,且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引脚延伸到塑封体外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一载片岛上开设四个通孔。
所述第二载片岛和第三载片岛靠近一侧均加工成圆弧形,所述第二载片岛和第三载片岛上全镀银形成镀银区。
所述第二载片岛和第三载片岛位于耦合芯片和光敏芯片一侧上覆盖导光胶。
所述第二引脚为T形,且T形的第二引脚上端的水平段镀银形成镀银打线区。
所述第五引脚为倒L形,且倒L形的第五引脚上端的水平段镀银形成镀银区打线区。
所述第四引脚还连接凸台。
所述塑封体两侧设置侧卧的“U”通孔,且塑封体正面设置顶针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第一载片岛面积比较大、且采用较厚的铜带,可以装备较大的开关芯片,同时增加产品的热容量和产品的散热效果,且设置了较大的镀银层,可以满足大功率芯片的装配要求;
2)第一载片岛上设置了四个通孔,可以增加第一载片岛与塑封体的结合强度,避免分层在终端使用产生“爆米花效应”而导致产品失效;
3)第二、第三载片岛上采用导光胶覆盖,可以为光敏芯片发出的光提供光通路,同时导光胶的使用,可以增加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绝缘电压;
4)第二载片岛和第三载片岛相邻的边均采用圆弧设计,避免了直接或锐角,易于导光胶的成型,保证胶的厚度,避免导光胶在直角或锐角处胶太薄的现象,从而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良率;另外,采用圆弧设计,可以避免电荷在某一点集聚的现象,避免在电荷聚集处形成电流通路,从而提高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绝缘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宏湖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宏湖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093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