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料电池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408551.9 | 申请日: | 2020-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61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冈村雄士;尾崎浩靖;福田哲也;加藤航一;高久晃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8/2465 | 分类号: | H01M8/2465;H01M8/0411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怡丰律师事务所 11555 | 代理人: | 叶仲楠;杨溢 |
| 地址: | 日本东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系统。在燃料电池系统(10A)的燃料电池堆(12)设置:第一气体导出路(76),其与第一燃料气体排出连通孔(46b1)连通,导出燃料排气;第二气体导出路(78),其与第二燃料气体排出连通孔(46b2)连通,导出燃料排气。在第一气体导出路(76)以及第二气体导出路(78)设置有缩小流路部(106、108),该缩小流路部通过将燃料排气引导至泄放口(64)内来使泄放口(64)内的滞留水流到排水路(102)。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系统具备燃料电池堆,该燃料电池堆具有多个发电单电池层叠而成的单电池层叠体。在发电单电池形成有使反应气体沿着发电面流动的反应气体流路。在单电池层叠体中在发电单电池的层叠方向贯通形成有排出连通孔,该排出连通孔用于排出从反应气体流路引导的反应排气。存在如下情况:发电单电池发电时产生的生成水从反应气体流路被引导至排出连通孔而作为滞留水存在于排出连通孔。另外,存在如下情况:冷凝水作为滞留水存在于排出连通孔内。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结构:在层叠体贯通形成用于将排出连通孔内的滞留水排出的泄放口(排水流路)。用在泄放口与排出连通孔的连接部设置的文丘里结构,将泄放口内的滞留水吸出到燃料电池堆的外部。这时,泄放口内的滞留水被引导至与排出连通孔连通的排出配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2689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与上述的以往技术关联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将泄放口内的滞留水顺畅地排出的燃料电池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具备燃料电池堆,该燃料电池堆具有多个发电单电池层叠而成的单电池层叠体,所述发电单电池形成有使反应气体沿着发电面流动的反应气体流路,在所述单电池层叠体沿着所述发电单电池的层叠方向贯通形成有:排出连通孔,其用于排出从所述反应气体流路引导的反应排气;以及泄放口,其与所述排出连通孔连通,用于排出所述排出连通孔内的滞留水,在所述燃料电池系统中,具备:气体导出路,其流通从所述排出连通孔引导的所述反应排气;水导出路,其流通从所述泄放口内引导的所述滞留水;以及排水路,其用于将从所述水导出路引导的所述滞留水排出到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的外部,在所述气体导出路以及所述排水路中的任一者设置有缩小流路部,所述缩小流路部通过将所述反应排气引导至所述泄放口内来使所述泄放口内的所述滞留水流到所述排水路。
根据上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所述排出连通孔,在所述燃料电池堆设置与多个所述排出连通孔连通的多个所述气体导出路,在多个所述气体导出路分别设置具有比多个所述排出连通孔的流路截面积小的流路截面积的所述缩小流路部。
根据上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小流路部具有多个所述气体导出路各自的一部分缩径而成的节流部。
根据上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气液分离部,其将从所述多个气体导出路引导的所述反应排气进行气液分离;贮水部,其贮存由所述气液分离部分离出的液态水;循环流路,其用于使由所述气液分离部分离出的反应排气在所述燃料电池堆循环;所述排水路,其用于排出贮存于所述贮水部内的所述液态水以及所述滞留水;以及排水阀,其将所述排水路开放和阻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085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测距功能的磁力测量装置
- 下一篇:装载机动臂双联混合油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