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托盘立体码垛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375360.7 | 申请日: | 2020-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55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 发明(设计)人: | 冯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中欧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57/30 | 分类号: | B65G57/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任利国 |
| 地址: | 225127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托盘 立体 码垛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托盘立体码垛机构,包括存放库底座,存放库底座的上方安装有立体库框架,立体库框架的下部设有镂空的托盘行进通道,托盘行进通道的左右两侧设有沿Y向延伸的链条输送机构,两链条输送机构之间设有举升托板,举升托板的下端面连接在举升气缸上,举升气缸固定在立体库框架的底部;立体库框架的左侧敞口,其余三面墙壁的内侧分别设有限位竖杆,各限位竖杆自托盘行进通道的顶部向上延伸;立体库框架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可相向伸出的插爪,各插爪分别有插爪驱动器驱动,各插爪驱动器分别固定在立体库框架的外壁。该托盘立体码垛机构可以将承托袋装物的托盘逐层叠置,利于托盘整跺回收及循环使用,实现自动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码垛机构,特别涉及一种托盘立体码垛机构,属于码垛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饲料、粮油、食品等行业,经常采用编织袋包装物料,包装后多采用卡车转运,包装袋多层叠置在车厢里,到了卸货地点,如果逐袋转运则工作量太大。为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很多场合采用铲车或其它自动化设备辅助卸料,通常先把多个包装袋码放在托盘上,通常托盘上每层可以码放四至六个包装袋,上下可以叠置多层,这样一次可以转运数个包装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托盘上的包装袋投料完毕后,空托盘需要回到卸料工位重新进行投入使用。通常由工人逐个码放在铲车的铲臂上,叠置多个后,由铲车运回卸料工位,这样的作业方法工人的劳动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低。
为实现自动化作业,有些生产线采用将托盘逐个通过生产线运回卸料工位循环使用,虽然自动化程度高,但是设备复杂,占地面积大,投资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托盘立体码垛机构,可以将承托袋装物的托盘逐层叠置,利于托盘整跺回收及循环使用,实现自动化生产。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托盘立体码垛机构,包括存放库底座,所述存放库底座的上方安装有立体库框架,所述立体库框架的下部设有镂空的托盘行进通道,所述托盘行进通道的左右两侧设有沿Y向延伸的链条输送机构,两链条输送机构之间设有举升托板,所述举升托板的下端面连接在举升气缸上,所述举升气缸固定在所述立体库框架的底部;所述立体库框架的左侧敞口,其余三面墙壁的内侧分别设有限位竖杆,各限位竖杆自托盘行进通道的顶部向上延伸;所述立体库框架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可相向伸出的插爪,各插爪分别有插爪驱动器驱动,各插爪驱动器分别固定在立体库框架的外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托盘从托盘行进通道进入立体库框架内,在链条输送机构的输送下向前走到位,然后举升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举升托板托住托盘的中部将其向上顶起,当托盘的顶面接触到上一层托盘时,将上方的托盘整体托住,然后前后两侧的插爪缩回,举升气缸继续将托盘顶升一层高度,当最底部的托盘到达托盘行进通道上方的设定高度时,插爪驱动器驱动前后两侧的插爪重新相向伸出至最底层托盘的下方,接着举升气缸的活塞杆缩回,整个托盘的重量落在插爪上,接着链条输送机构继续输送下一个托盘,三面的限位竖杆可以防止多层托盘码放后发生倾斜。当立体库框架中的托盘已经升高至限位竖杆的顶部时,则用铲车将托盘跺整体铲出,送回至装置的卸料工位循环使用。该机构可以实现托盘的多层自动堆叠码垛,减少托盘的转运次数,有利于提高卸车的自动化程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各限位竖杆的底部分别设有导向杆避让槽,各所述插爪分别从相应的导向杆避让槽中穿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爪在所述立体库框架的前后两侧壁各设有两对。四个插爪分别承托在托盘的四个角部,有利于托盘保持平衡且平稳抬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链条输送机构的外侧分别设有沿Y向延伸的扶正栏杆,两扶正栏杆的前后两端向外弯曲。链条输送机构承载托盘前进时,两侧的扶正栏杆可以避免托盘出现歪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中欧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扬州中欧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753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