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极耳的折弯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60623.7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02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43/00;B21C51/00;H01M50/531;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袁江龙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折弯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极耳的折弯机构,该折弯机构包括安装架、承载组件、检测组件、折弯组件以及压平组件,承载组件设置于安装架上,用于沿第一方向顶升电池及驱动电池旋转;检测组件设置于安装架上,检测组件包括两个对射传感器,两个对射传感器形成的对射光线位于电池上的极耳的旋转路径上,用于检测极耳的位置;折弯组件和压平组件分别设置于安装架上,且位于承载组件的上方,折弯组件用于将极耳折弯,压平组件用于将折弯后的极耳压平于电池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折弯机构的整体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小、加工时间较短,并且对射传感器能够快速实现极耳的位置检测,其结构简单且精度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极耳的折弯机构。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性能卓越的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因其具有高电压、高容量、低消耗、自放电少、循环次数多等诸多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众多民用及军事领域。而在圆柱锂电池的制备过程中,极耳与电池连接之后,需要将极耳折弯并压平,以便进行后续装配。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中发现,在极耳折弯之前必须确定极耳在电池上所处的位置,才能使得折弯压平的过程更加精确。而目前对极耳位置进行校正的纠偏、极耳的折弯以及极耳的压平都由不同的机构完成,结构复杂、占用空间较大、加工时间较长,且电池在以上机构之间进行传送时位置可能再次产生偏移,影响加工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极耳的折弯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极耳的折弯及压平组件的结构复杂、占用空间较大、加工时间较长、加工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极耳的折弯机构,包括:
安装架;
承载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用于沿第一方向顶升电池及驱动电池旋转;
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两个对射传感器,所述两个对射传感器形成的对射光线位于所述电池上的极耳的旋转路径上,用于检测所述极耳的位置;
折弯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且位于所述承载组件的上方,用于将所述极耳折弯;
压平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且位于所述承载组件的上方,用于将折弯后的所述极耳压平于所述电池的上表面。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对射传感器形成的所述对射光线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垂直面的夹角大于0°。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组件包括:
承载座,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
顶杆,设置于所述承载座上,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顶升所述电池;
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座上,且与所述顶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顶杆转动;
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承载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座相对所述安装架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顶杆的上端部设置有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顶杆与承载所述电池的托杯的容置孔之间的空隙。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折弯组件包括:
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
折弯板,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用于折弯所述极耳;
第三驱动组件,与所述折弯板连接,用于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驱动所述折弯板。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折弯板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在所述电池被顶升至所述折弯板时容置所述极耳的至少部分,以使得所述折弯板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时能够将所述极耳折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606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