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塑料后背门胶粘工艺压合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02293.6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89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宋建辉;周佳;高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利凯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56 | 分类号: | B29C65/56;B29C65/52;B29C65/78;B29L31/30 |
代理公司: | 重庆萃智邦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1 | 代理人: | 舒梦来 |
地址: | 4011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塑料 后背 胶粘 工艺 工装 | ||
该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背门工装夹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塑料后背门胶粘工艺压合工装。包括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中部设有中间凹陷的下模,所述下模的内部形状与后背门相匹配,所述下模的两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所述下模的上方设有与下模现状匹配的上模,所述上模的两侧设有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所述基座上与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所述下模的边缘外侧以及下模中部的空隙处设有均匀分布的压紧器机构,所述压紧器机构和基座之间固定连接。本技术方案用以解决人工压合后背门内板和后背门外板进行粘结,所导致的粘结不牢,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开裂风险的问题。
技术领域
该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背门工装夹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塑料后背门胶粘工艺压合工装。
背景技术
由于汽车轻量化趋势,汽车塑料后背门也逐渐进入大众的视线。塑料后背门由后背门内板和后背门外板组成,而后背门内板和后背门外板是汽车车身上暴露在外的部分,它们的连接方式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外观和颜值。
所以为了使汽车的外观不受后背门外板和后背门内板的连接方式影响,在实际连接的时候一般避免使用螺栓等方式连接,而通常采用的方式为使用胶水粘接,但是在粘结的时候,需要对后背门内板和后背门外板进行压合,使其粘结更加的紧密,但是人工的压合强度有限,往往达不到后背门内板和后背门外板紧密粘结所需要的压力,使后背门内板和后背门外板粘结不牢,在之后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开裂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塑料后背门胶粘工艺压合工装,用以解决人工压合后背门内板和后背门外板进行粘结,所导致的粘结不牢,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开裂风险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中部设有中间凹陷的下模,所述下模的内部形状与后背门相匹配,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所述下模的上方设有与下模相匹配的上模,所述上模的两侧设有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所述基座上与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所述下模的边缘外侧以及下模中部的空隙处设有均匀分布的压紧器机构,所述压紧器机构和基座之间固定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后背门内板和后背门外板均匀涂胶之后,在定位销的附着作用下准确的放入与之匹配的下模具内,其次将上模具缓慢的下降至下模具内与下模具相配合,在下降的过程中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分别进入到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上方的凹槽内,从而保证上模和下模的匹配精度,然后将所有的压紧器机构作用于上模的上表面上并锁紧,给上模上表面持续施压一定的时间,使上模和下模之间接触更加的紧密,使后背门内板和后背门外板之间更加的贴合,使粘结的效果更好,待零件粘合好之后打开压紧器取下上模模块取出零件。
进一步,所述上模的侧面对称设有便于提升的拉环,所述拉环的数量为4个,其有益之处在于,4个拉环的设置,使上模在提升的时候更加的稳定,且拉簧上可以套接拉绳,使用提升机构作用于拉绳上,对上模进行高度的控制,使上模的上升和下降更加方便。
进一步,所述上模和下模采用的材质分别为ABS材料和5166树脂材料,其有益之处在于,树脂材料较轻 ,且强度足够,在加工成型的时候也比较容易。
进一步,所述基座的下方设有截面为矩形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端拐角处设有便于移动的万向轮,其有益之处在于,万向轮的设计可以使本装置在不需要使用,或者是搬运的时候更加的方便快捷。
进一步,所述上模和下模与产品接触的面为抛光面,其有益之处在于,对接触工件的上模和下模的接触面进行抛光,使其接触面光滑,避免对产品造成划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利凯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中利凯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022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