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调节底盘配重布局的轮式机器人移动底盘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93582.4 | 申请日: | 2020-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66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付景枝;王蔚;刘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2D57/02 | 分类号: | B62D57/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调节 底盘 配重 布局 轮式 机器人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调节底盘配重布局的轮式机器人移动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和车轮安装台;底盘本体内部包括竖直重棒、弧形滑道、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螺纹杆和配重滑块;弧形滑道固定在底盘本体顶部,包括左半弧滑道和右半弧滑道,左半弧滑道和右半弧滑道之间设置有绝缘连接弧;竖直重棒与弧形滑道通过滑动电接头滑动连接;螺纹杆两端分别与底盘侧壁转动连接;配重滑块与螺纹杆可转动连接;竖直重棒可在底盘本体内转动,使竖直重棒与左半弧滑道或者右半弧滑道实现通路连接,使第一电机或第二电机运行,从而驱动螺纹杆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带动配重滑块滑动至位置较高或者较低处,对底盘进行压制,防止倾倒,实现底盘自动调节配重布局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式机器人底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调节底盘配重布局的轮式机器人移动底盘。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机器人可以取代大量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深受人们喜欢,目前的机器人移动方式大多是通过轮式底盘带动移动的,轮式机器人在遇到坡道时常常会因为重心的分布不均匀导致上坡颠簸或倾覆,严重影响了轮式机器人移动过程的稳定性。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调节底盘配重布局的轮式机器人移动底盘,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调节底盘配重布局的轮式机器人移动底盘,具备爬坡时自动调节重心防止倾覆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的轮式机器人在爬坡时不稳定容易倾倒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调节底盘配重布局的轮式机器人移动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和车轮安装台,车轮安装台设置在底盘本体两侧,所述车轮安装台底部固定安装有车轮;所述底盘本体内部包括竖直重棒、弧形滑道、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螺纹杆和配重滑块;所述弧形滑道固定在底盘本体顶部,包括左半弧滑道和右半弧滑道,左半弧滑道和右半弧滑道之间设置有绝缘连接弧;所述竖直重棒一端可转动安装在底盘本体顶部,另一端连接有滑动电接头,滑动电接头与弧形滑道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杆设置在竖直重棒下方,螺纹杆两端分别与底盘本体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配重滑块设置有与螺纹杆相适配的螺纹孔,配重滑块通过螺纹孔套接在螺纹杆上,与螺纹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设置在底盘本体内,分别与螺纹杆驱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可驱动螺纹杆顺时针转动,第二电机可驱动螺纹杆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与左半弧滑道和右半弧滑道电连接;所述竖直重棒可在底盘本体内转动,带动滑动电接头在弧形滑道内滑动,进而与左半弧滑道或右半弧滑道电连接,使第一电机或第二电机运行,从而驱动螺纹杆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带动配重滑块滑动至位置较高或者较低处,实现底盘自动调节配重布局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本体内设置有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所述第一皮带一方面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方面与螺纹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皮带一方面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方面与螺纹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通过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与螺纹杆传动连接,可通过带动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转动,带动螺纹杆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进而使配重滑块滑动至位置较高或者较低处。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本体内还固定设置有约束框架,所述约束框架设置在配重滑块上方;约束框架上设置有电机支撑台;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通过电机支撑台固定在约束框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约束框架的两侧内壁分别固定安装有距离传感器,用于感应配重滑块与约束框架的两侧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重棒通过支座和转轴可转动连接在底盘本体顶部;所述支座固定设置在底盘本体内顶部,支座中设有一个柱状圆孔,转轴可转动安装在柱状圆孔内,所述竖直重棒与转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车轮安装台的高度为底盘本体高度的一半;车轮安装台和底盘本体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重棒为实心的钢制长条。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滑块为铅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935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