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差速器壳标识打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84449.2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05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代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川杰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362 | 分类号: | B23K26/362;B23K26/142;B23K26/70;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合肥三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0 | 代理人: | 潘光亮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差速器 标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差速器壳标识打码装置,包括工作台、支撑腿、夹持装置、移动装置、限位杆、档杆、吸气装置和差速器壳本体,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支撑腿,所述工作台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夹持装置,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且位于夹持装置的右侧设置有移动装置。本实用新型利用三爪卡盘对差速器壳本体进行固定,而设置于伸缩爪一端的弧形夹持板可以对差速器壳本体实现全面夹持,增大了夹持面积,防止在夹持的过程中出现划痕;而设置的吸气装置可以将打码机打码过程中产生的烟气进行吸附,不会使其散布在工作环境中,防止了工作人员吸入大量烟气而影响到操作者的健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差速器壳标识打码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差速器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主要由左右半轴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及齿轮架组成。功用是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即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差速器是为了调整左右轮的转速差而装置的。在四轮驱动时,为了驱动四个车轮,必须将所有的车轮连接起来,如果将四个车轮机械连接在一起,汽车在曲线行驶的时候就不能以相同的速度旋转,为了能让汽车曲线行驶旋转速度基本一致性,这时需要加入中间差速器用以调整前后轮的转速差。
差速器在生产制造完成之后需要对生产完成的差速器进行标识打码,而现有的打码装置大多是采用激光打码,而激光打码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而这些烟气的组成物质大多是硫化物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时间接触这种物质会影响到操作人员的健康,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差速器壳标识打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速器壳标识打码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差速器壳标识打码装置,包括工作台、支撑腿、夹持装置、移动装置、限位杆、档杆、吸气装置和差速器壳本体,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支撑腿,所述工作台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夹持装置,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且位于夹持装置的右侧设置有移动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由固定螺纹钉、固定板、三爪卡盘、伸缩爪和夹持板组成,所述固定板利用固定螺纹钉固定安装于工作台的顶部,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三爪卡盘,所述三爪卡盘顶部的伸缩爪一端固定安装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一端夹持有差速器壳本体,所述移动装置由第一电动滑轨、第一安装座、第二电动滑座、第三电动滑座和打码机组成,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平行设置的第一电动滑轨,所述第一电动滑轨的顶部的滑动块通过第一安装座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电动滑座,所述第二电动滑座一侧的滑动块固定连接有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三电动滑座,所述第三电动滑座一侧的滑动块固定连接有打码机,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且位于夹持装置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档杆,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且位于夹持装置的上方设置有吸气装置,所述吸气装置用于吸收打码机产生的烟气。
进一步的,所述吸气装置由中空管、顶杆、伺服电机、扇叶、集气罩、出气管、密封板、第二安装座、卷轴、遮挡布、限位柱和限位环组成,所述中空管设置为四组,所述中空管插接于档杆的外表面,所述中空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顶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集气罩,所述集气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气管,两两相邻所述中空管的正面与靠近打码机的一面均设置为开口,背面和远离打码机的一侧均通过密封板密封,所述顶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内部插接有卷轴,所述卷轴的外表面设置有遮挡布,所述中空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遮挡布的底部且对应限位柱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环。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板靠近差速器壳本体的一侧设置为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遮挡布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提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远离集气罩的一端与外界的空气净化装置固定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川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川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844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