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的尾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83571.8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09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邵诚;何立文;许骏;严佳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沛澜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5/10 | 分类号: | B64C5/10;B64D45/00;B64C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地址: | 311201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的尾撬装置,具体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连接座和固定座,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结构,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可调节结构,所述可调节结构包括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横向贯穿设置有第一铰接轴。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护结构由连接板、固定板、活动板、安装槽、弹簧、滚轮、第二铰接轴和固定杆组成,利用第二铰接轴与活动板之间活动铰接的关系,活动板可在固定板之间进行上下摆动,使得无人机在起飞时,活动板可根据机身与地面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同时可利用滚轮的活动性,减少与地面的摩擦力,这样起飞时尾翼不会在地上摩擦,发生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机的尾撬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无人机是利用遥控的方式来操纵的一种无人驾驶飞机,在起飞时,因无人机机头先起飞,导致尾翘容易发生刮坏等状况,因此我们需要对一种无人机的尾撬装置进行改进。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1)传统的无人机的尾撬装置的尾翼是固定的,无法根据风向进行调节,从而减少阻力,适用性不足;
(2)传统的无人机的尾撬装置没有设置防摩擦的功能,导致在起飞时,尾翼容易发生磨损;
(3)传统的无人机的尾撬装置没有设置减震的功能,导致在降落时,对尾撬的损伤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的尾撬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无法根据风向进行调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的尾撬装置,包括连接座和固定座,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结构,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可调节结构。
所述可调节结构包括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横向贯穿设置有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上均活动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尾翼板。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均与第一铰接轴的内部活动铰接,所述尾翼板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放置槽之间构成翻转结构。
优选的,所述防护结构由连接板、固定板、活动板、安装槽、弹簧、滚轮、第二铰接轴和固定杆组成,所述连接板的顶端与底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底端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之间设置有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二铰接轴的内部之间活动铰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端均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优选的,所述弹簧的顶端与安装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在活动板的内部呈等间距排列。
优选的,所述弹簧在活动板的内部均匀设置,所述弹簧的大小相同,弹性系数相同。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两端活动铰接有滚轮,所述滚轮关于活动板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无人机的尾撬装置不仅实现了无法根据风向进行调节,实现了起飞时对尾翼的保护,而且实现了尾撬的减震问题;
(1)通过设置有放置槽、第一铰接轴、连接杆和尾翼板,利用第一铰接轴和连接杆活动铰接的关系,在飞行中,尾翼板可根据风向进行上下摆动,使得无人机在飞行中减少阻力,飞行时更加顺畅;
(2)通过设置有弹簧,因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槽的内部和固定杆固定连接,在降落时,利用弹簧具有的弹性,可对尾撬有一定的缓冲效果,使得尾撬的损伤程度降到最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沛澜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沛澜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835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银亮钢移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预制梁存放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