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路工程施工用的压路机碾压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81105.6 | 申请日: | 2020-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13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马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森 |
| 主分类号: | E01C19/23 | 分类号: | E01C19/23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隆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40 | 代理人: | 李慧 |
| 地址: | 274000 山东省菏泽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工程施工 压路机 碾压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路工程施工用的压路机碾压结构,包括转向轴,转向轴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横梁,横梁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孔A,横梁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栓A活动连接有竖梁,竖梁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中心杆,中心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轴承A,轴承A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端盖,端盖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碾压轮,中心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轴承B,轴承B的外侧活动连接有内筒盖,内筒盖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内筒,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路面材料的不同,在施工前能够打开端盖和内筒盖,然后在内筒中装入填充物,内筒中的填充物可以选择泥土、沙子等材料,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填充物的重量,进而控制本设备的重量,达到了控制碾压能力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理施工装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公路工程施工用的压路机碾压结构。
背景技术
压路机是一种利用机械自重、振动的方法,对被压实材料重复加载,克服材料之间的黏聚力和内摩擦力。排除其内部的气体和水分,迫使材料颗粒之间产生位移,相互楔紧,增加密实度,使之达到一定的密实度和平整度,减少道路后期凹陷的作业机械,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路工程施工用的压路机碾压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路工程施工用的压路机碾压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公路工程施工用的压路机碾压结构,包括转向轴,所述转向轴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孔A,所述螺纹孔A内部活动连接有固定螺栓A,所述横梁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栓A活动连接有竖梁,所述竖梁的一端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孔B,所述螺纹孔B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固定螺栓B,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刮泥板,刮泥板的设置,可以将碾压轮所述竖梁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中心杆,所述中心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轴承A,所述轴承A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碾压轮,所述中心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轴承B,所述轴承B的外侧活动连接有内筒盖,所述内筒盖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内筒。
可选的,所述竖梁的一端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孔B,所述螺纹孔B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固定螺栓B,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刮泥板。
可选的,所述竖梁的另一端开设有螺纹孔C,所述螺纹孔C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固定螺栓C,所述竖梁通过固定螺栓活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D,所述螺纹孔D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固定螺栓D,所述连接板通过固定螺栓活动连接有推土板。
可选的,所述推土板的中部具有凸起。
可选的,所述内筒盖的内侧壁和内筒的一端设置有螺纹。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路工程施工用的压路机碾压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公路工程施工用的压路机碾压结构,通过横梁、固定螺栓A、竖梁、中心杆、碾压轮、内筒盖、内筒、连接板和固定螺栓C的设置,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路面材料的不同,在施工前通过固定螺栓A和固定螺栓C将横梁一端的竖梁拆卸下来,然后打开端盖和内筒盖,在内筒中装入填充物,内筒中的填充物可以选择泥土、沙子等材料,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填充物的重量,进而控制本设备的重量,达到了控制碾压能力的目的。通过推土板中部略微突出的设计,能够使工作人员在施工中能将突出的路面材料推平,并且将路面材料分散到推土板两侧,使路面材料分布更加均匀,使路面材料的平整质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碾压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森,未经马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811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