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古树茶叶杀青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28951.1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87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周顺文;单治国;蒋智林;陈伟超;曾海愿;周贝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洱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昆明金科智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6 | 代理人: | 胡亚兰 |
地址: | 6650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茶叶 杀青 | ||
1.一种智能古树茶叶杀青机,包括炒茶灶(1)和炒锅(2),所述炒锅(2)安装于所述炒茶灶(1)的上表面,所述炒茶灶(1)的上端面和炒锅(2)与地面呈25-30°倾斜,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茶灶(1)的上端设有底座(3),所述底座(3)的中部嵌设有轴承(4),所述底座(3)的上端设有转盘(5),所述底座(3)和转盘(5)通过所述轴承(4)形成转动连接,所述转盘(5)的上端设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与所述炒茶灶(1)的上端面平行的转轴(71),所述转轴(71)与输出轴同轴心连接,所述转轴(71)远离所述电机(6)的一端套设有连接环(72),所述连接环(72)上设有两根连接杆(73),两根连接杆(73)相互对称,每一连接杆(73)均与所述转轴(71)垂直,每一连接杆(73)远离所述连接环(72)的一端均设有与所述炒锅(2)底部相匹配的搅拌部(74),所述搅拌部(74)包括框体(741)和多根分隔杆(742),所述分隔杆(742)竖直且等间距设置与所述框体(741)内,所述框体(74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73)连接,所述框体(741)远离所述连接杆(73)的一端呈弧形且与所述炒锅(2)的锅底相匹配,所述底座(3)和转盘(5)上设有用于限制转盘(5)转动的限位机构(9);
所述炒茶灶(1)的上端设有控制器(8),所述控制器(8)包括外壳(81)、微处理器(82)、显示屏(83)和按钮开关(84),所述微处理器(82)设于所述外壳(81)内,所述显示屏(83)和按钮开关(84)设于所述外壳(81)的上端,所述连接杆(73)上设有用于测量炒锅(2)锅底温度的红外温度传感器(732),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732)、电机(6)、显示屏(83)和按钮开关(84)均与所述微处理器(82)电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古树茶叶杀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73)靠近所述连接环(72)的一端设有振动器(733),所述振动器(733)与微处理器(82)电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古树茶叶杀青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搅拌部(74)与炒锅(2)的锅底接触时,与所述搅拌部(74)连接的连接杆(73)的前端设有凸台(731),所述凸台(731)设于所述连接杆(73)靠近所述搅拌部(74)的一端,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732)设于所述凸台(731)朝向所述炒锅(2)锅底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古树茶叶杀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的前端设有上方开口的下卡槽(31),所述转盘(5)的前端设有下方开口的第一上卡槽(51),所述转盘(5)的左侧设有下方开口的第二上卡槽(52),所述限位机构(9)包括限位杆(91)和把手(92),当所述转轴(71)位于所述炒锅(2)的上端时,所述限位杆(91)的一端插设于所述下卡槽(31)和第一上卡槽(51)内,当所述转盘(5)逆时针转动90°时,所述限位杆(91)的一端插设于所述下卡槽(31)和第二上卡槽(52)内,所述把手(92)设于所述限位杆(91)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古树茶叶杀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部(74)的制成材料为竹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洱学院,未经普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2895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工位球面滚子外径超精研机
- 下一篇:精制棉粉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