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机协作砌墙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96743.8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13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柏松;李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物智建(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G2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东湖新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机 协作 砌墙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机协作砌墙机器人,包括砌墙机械臂及作业区域指示系统,所述砌墙机械臂包括移动底盘、与所述移动底盘固定的支撑立柱、与所述支撑立柱固定的助力机构以及与所述助力机构固定的夹持器,助力机构包括一与所述支撑立柱垂直的支撑臂以及能沿所述支撑臂延伸且与所述夹持器连接的绳索,助力机构能收放所述绳索伸缩以提起或者放下砌块,所述作业区域指示系统固定于所述支撑立柱且包括一发光源,所述发光源用于在地面形成一光圈,所述光圈限定一作业区,所述作业区为所述夹持器能到达的区域。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施工人员能将砌砖码放在作业区域内,从而方便了夹持器的夹持,提高了砌墙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人机协作砌墙机器人。
背景技术
由于建筑施工砌墙工艺的劳动强度高、环境恶劣、作业枯燥等而导致了施工的用工荒,越来越少的人员参与砌墙等的施工作业中,这对房屋建造及各种基建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结合实际的施工环境及目前的科学发展技术,一种高效人机助力砌墙系统方案是减少人力投入、提高施工效率及质量、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有效措施。为了保证单元墙体砌筑的流畅性及高效率,助力砌墙机在完成单元砌筑过程中,尽量减少设备本体的移动,不能因为助力设备的投入而导致整个砌筑消效能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人机协作砌墙机器人。
一种人机协作砌墙机器人,包括:包括砌墙机械臂及作业区域指示系统,所述砌墙机械臂包括移动底盘、与所述移动底盘固定的支撑立柱、与所述支撑立柱固定的助力机构以及与所述助力机构固定的夹持器,所述助力机构包括一与所述支撑立柱垂直的支撑臂以及能沿所述支撑臂延伸且与所述夹持器连接的绳索,所述助力机构能收放所述绳索伸缩以提起或者放下砌块,所述作业区域指示系统固定于所述支撑立柱且包括一发光源,所述发光源用于在地面形成一光圈,所述光圈限定一作业区,所述作业区为所述夹持器能到达的区域。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臂能相对所述立柱转动。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臂为长度可调整式折臂。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臂包括第一折臂及第二折臂,且所述第二折臂与第一折臂转动连接固定。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臂为多级套筒式。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源为圆环形状。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源环绕所述支撑立柱设置。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作业区域指示系统还包括导光罩与反光板,所述导光罩包括上罩与下罩,所述上罩、下罩及反光板均环绕所述基柱设置,所述上罩及下罩分别包括环状侧壁,所述发光源设置于所述上罩与所述下罩之间,所述反光板设置于上罩上方,所述发光源发出的光束从所述上罩与下罩之间的开口出射,经过所述反光板的反射后在地面形成所述光圈。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源为LED或者激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人机协作砌墙机器人包括发光源,所述发光源用于在地面形成一光圈,所述光圈限定一作业区,所述作业区为所述夹持器能到达的区域,从而施工人员能将砌砖码放在作业区域内,从而方便了夹持器的夹持,提高了砌墙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机协作砌墙机器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机协作砌墙机器人一实施例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提供的人机协作砌墙机器人II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提供的人机协作砌墙机器人III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物智建(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物智建(武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967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