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叠合板运输固定装置及叠合板转运车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180661.4 | 申请日: | 2020-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66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 发明(设计)人: | 廖能健;李刚;廖俊;冉仁洪;何国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中科大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16 | 分类号: | E04G21/16 |
| 代理公司: | 重庆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53 | 代理人: | 陈千 |
| 地址: | 40809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叠合 运输 固定 装置 转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叠合板运输固定装置和叠合板转运车,包括用于卡接运输承载板的卡接座和用于支撑绑带的支撑臂,所述卡接座上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卡槽,所述支撑臂通过下方设置的第一转动辊卡接在其中一个卡槽内,在所述支撑臂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辊,在所述支撑臂的中间向外延伸设置有一对支耳,且在所述一对支耳之间设置有第三转动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叠合板边缘受压力,防止叠合板在运输过程中破损的叠合板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合板转运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合板运输固定装置及叠合板转运车。
背景技术
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预制板既是楼板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的永久性模板,现浇叠合层内可敷设水平设备管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刚度大,可节省模板,而且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目前,传统的叠合板运输方式如图1所示,是直接通过绑带将堆叠的叠合板固定在运输车承载板上,此种方式易造成叠合板边缘受力过大,运输过程中叠合板破损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叠合板边缘受压力,防止叠合板在运输过程中破损的叠合板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叠合板运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卡接运输承载板的卡接座和用于支撑绑带的支撑臂,所述卡接座上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卡槽,所述支撑臂通过下方设置的第一转动辊卡接在其中一个卡槽内,在所述支撑臂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辊,在所述支撑臂的中间向外延伸设置有一对支耳,且在所述一对支耳之间设置有第三转动辊。
更进一步地,所述卡接座包括连接框以及水平连接在所述连接框上端的一对立板,所述立板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通槽,所述卡槽分布在所述条形通槽的下边缘。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臂包括臂套以及分别套接在所述臂套上下两端的上伸缩臂和下伸缩臂,所述上伸缩臂和所述下伸缩臂可沿所述臂套的中心线方向等间距伸缩。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臂套上布置有一对上下对称的定位孔,所述臂套上布置有一对上下对称的定位孔,所述上伸缩臂和所述下伸缩臂上均等间距布置有多个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销孔,且所述上伸缩臂与所述下伸缩臂分别通过固定销与所述臂套连接固定。
更进一步地,所述一对支耳固定连接在所述臂套的中间位置所述一对支耳固定连接在所述臂套的中间位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框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相对设置有一对竖梁,所述竖梁的下端向内弯折90°形成趾梁,所述趾梁的末端连接有卡接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安装腔,以及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安装腔的卡销,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卡销固定连接的水平限位板,所述水平限位板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之间抵接有压缩弹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叠合板转运车,包括承载板及压座,所述承载板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有两个上述叠合板运输固定装置,两个所述叠合板运输装置间通过绑带绑接固定,且所述绑带通过所述压座压合在最上层的叠合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为:
在叠合板运输时,可通过卡接座在转运车承载板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两个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板运输固定装置,通过将第一转动辊卡接在对应的卡槽中实现对支撑臂水平位置的调节,使固定装置与承载板上码放的叠合板宽度适应,绑带通过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绑接在叠合板转运车的承载板上,此时在向外延伸的支耳和支撑臂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堆叠的叠合板偏向于横向受力,从而减少了对叠合板边缘的下压力,降低了叠合板在运输过程中破损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中科大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中科大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806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