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交通标志自动识别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177308.0 | 申请日: | 2020-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11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蔡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师范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5/232;B60R1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宫建华 |
| 地址: | 23203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驾驶 汽车 交通标志 自动识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交通标志自动识别装置,具体涉及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领域,包括安装盒,所述安装盒上端的内侧壁开设有环槽,所述安装盒上端的内侧活动设有空心球壳,所述空心球壳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均在环槽的内侧滑动,所述空心球壳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盒外侧的玻璃,所述空心球壳内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安装块。本实用新型通过转轴、安装块、摄像头、安装板、拉簧、底盒、卷轮、减速器、第一驱动电机和尼龙绳的设置,通过将尼龙绳收起和放出,能够对摄像头进行调整,使摄像头与玻璃错开,从而在不使用时,能够避免摄像头受到阳光的暴晒,提高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交通标志自动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领域的发展,汽车的增多,交通事故越来越多,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从而拉动了无人驾驶汽车需求的增长,相对于主动驾驶来说,无人驾驶能够解放人们的双手,使人们能够去做其他的事情,且安全性更高,无人驾驶汽车是智能汽车的一种,能够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车辆周围道路环境,并获得道路车辆位置和其他信息,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地点。
无人驾驶汽车的交通标志自动识别装置是安装在车顶以便更加容易识别道路信息,但现有的交通标志自动识别装置的摄像头长期暴露在外,摄像头不使用时会被太阳暴晒,安全性不高,也不能够旋转角度,适应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交通标志自动识别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交通标志自动识别装置的摄像头长期暴露在外,摄像头不使用时会被太阳暴晒,安全性不高,也不能够旋转角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交通标志自动识别装置,包括安装盒,所述安装盒上端的内侧壁开设有环槽,所述安装盒上端的内侧活动设有空心球壳,所述空心球壳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均在环槽的内侧滑动,所述空心球壳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盒外侧的玻璃,所述空心球壳内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一端的内侧安装有位于玻璃一侧的摄像头,所述空心球壳中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远离玻璃一侧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块的底部和安装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空心球壳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盒,所述底盒内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卷轮,所述底盒底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减速器,所述底盒内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远离卷轮一侧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卷轮的外侧缠绕有尼龙绳,所述尼龙绳的一端贯穿空心球壳的侧壁延伸至空心球壳的内侧与安装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盒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空心球壳底端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外齿圈,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配合连接有直齿轮,所述外齿圈与直齿轮啮合传动,所述底盒底端的中部安装有控制器。
通过转轴、安装块、摄像头、安装板、拉簧、底盒、卷轮、减速器、第一驱动电机和尼龙绳的设置,通过将尼龙绳收起和放出,能够对摄像头进行调整,使摄像头与玻璃错开,从而在不使用时,能够避免摄像头受到阳光的暴晒,提高安全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盒的上端粘结固定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内侧壁与空心球壳的外侧壁贴合,起密封效果,防止外部灰尘进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配合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通过带传动与卷轮传动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速器为蜗轮蜗杆减速器,利用自锁效果,防止在摄像头与玻璃错开时,由于拉簧拉力的作用,又将摄像头拉回原位。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盒的一侧开设有靠近玻璃一侧的进风孔,所述安装盒的另一侧开设有出风孔。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孔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过滤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师范学院,未经淮南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773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应基站供电的AC-DC电源电路
- 下一篇:一种防爆型电加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