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胎体鼓轮胎成型机及其胎体鼓传动箱传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34968.0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79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华;陆永高;颜建龙;杨晓;周志伟;丁建华;孙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双星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30/20 | 分类号: | B29D30/20;B29D30/26;F16H37/08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李祺;黄蓉 |
地址: | 2664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胎体鼓 轮胎 成型 及其 传动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胎体鼓轮胎成型机及其胎体鼓传动箱传动机构,该胎体鼓传动箱传动机构包括差速器和减速机;差速器安装有外壳制动组件,差速器的输入轴与差速器的输出轴的速比为1:1,减速机输入端与减速机输出轴的速比为1:1,减速机输入端与减速机输出轴反向旋转;差速器的输出轴连接减速机输入端,减速机输出轴通过第一啮合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主轴,第一啮合传动组件安装有阻止减速机输出轴转动的第一制动部件;伺服电机驱动连接差速器的输入轴,差速机输入轴通过第二啮合传动组件传动连接芯轴;第一啮合传动组件的传动比与第二啮合传动组件的传动比相等。该传动机构避免了使用离合器连接胎体鼓的芯轴和主轴所存在的潜在失效模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胎体鼓轮胎成型机及其胎体鼓传动箱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胎体鼓轮胎成型机中,其胎体鼓的传动箱多采用一台伺服电机同时驱动体鼓的主轴和芯轴转动,为了实现该驱动方式,胎体鼓的主轴与芯轴之间需用离合器连接,通过控制离合器的开合状态,伺服电机可以单独驱动芯轴转动,也可以同步驱动主轴与芯轴转动。
但是,离合器的开合状态无法通过外部检测确定,常用的离合器例如,齿啮合式离合器偶尔会出现闭合时齿对齿的现象,长时间使用可能会造成误差积累;摩擦片式离合器可能会出现相对滑动现象,严重可能导致胎体筒报废。且这类离合器的失效模式无法通过外部检测等手段有效避免,故在轮胎成型机采用离合器直接连接胎体鼓的主轴和芯轴容易引起设备故障,影响正常生产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胎体鼓轮胎成型机及其胎体鼓传动箱传动机构,该胎体鼓传动箱传动机构避免了使用离合器连接胎体鼓的芯轴和主轴所存在的潜在失效模式,且可采用一台伺服电机同时实现胎体鼓的主轴与芯轴的转动控制,减少设备故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胎体鼓传动箱传动机构,用于所述传动箱的伺服电机与所述胎体鼓的主轴和芯轴的传动连接,包括差速器和减速机;所述差速器安装有外壳制动组件,所述外壳制动组件处于制动状态以锁死所述差速器的外壳时,差速器的输入轴与差速器的输出轴反向旋转,所述差速器的输入轴与差速器的输出轴的速比为1:1,所述外壳制动组件放开所述差速器的外壳时,所述差速器的输入轴与差速器的输出轴间的传动解除;减速机输入端与减速机输出轴的速比为1:1,所述减速机输入端与减速机输出轴反向旋转;
所差速器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输入端且同步转动,所述减速机输出轴通过第一啮合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主轴以驱动所述主轴转动,所述第一啮合传动组件安装有阻止所述减速机输出轴转动的第一制动部件;
所述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差速器的输入轴,以驱动所述差速器的输入轴转动,所述差速机输入轴通过第二啮合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芯轴以驱动所述芯轴转动;所述第一啮合传动组件的传动比与所述第二啮合传动组件的传动比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啮合传动组件包括连接所述减速机输出轴且与所述减速机输出轴同轴设置的第一主动带轮,连接所述主轴且与所述主轴同轴设置的第一被动带轮,以及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主动带轮和第一被动带轮的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二啮合传动组件包括连接所述差速机输入轴且与所述差速机输入轴中轴线同轴设置的第二主动带轮,连接所述芯轴且与所述芯轴的中轴线同轴设置的第二被动带轮,以及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主动带轮和第二被动带轮的第二同步带;所述第一主动带轮和第一被动带轮的传动比与所述第二主动带轮和第二被动带轮的传动比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主动带轮与第二主动带轮齿数相同,所述第一被动带轮与第二被动带轮齿数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啮合传动组件包括通过联轴器与所述减速机输出轴连接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减速机输出轴中轴线同轴设置,所述第一主动带轮套设固定于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的传动轴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动箱的机架或壳体上,所述第一制动部件包括安装于所述传动轴上的电磁制动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双星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双星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349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取流装置、授流装置、充电装置和车辆
- 下一篇:一种厚板超快激光喷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