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和含水层储能耦合热量平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7134.0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73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鑫南;程鹏;陈北领;孟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能建地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含水层 耦合 热量 平衡 系统 | ||
1.太阳能和含水层储能耦合热量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主体(1)、热泵机组(2)、冷井(3)、热井(4)、板式换热器(5)、蓄热箱(6)、太阳能集热器(7),所述太阳能集热器(7)安装在蓄热箱(6)上,还包括用于连接冷井(3)的第一管组以及用于连接热井(4)的第二管组;
所述第一管组包括第一连接管a(8)、第二连接管a(9)、第三连接管a(10)、第四连接管a(11)、第五连接管a(12)、第六连接管a(13),所述第一连接管a(8)连接在空调主体(1)与热泵机组(2)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管a(9)连接在板式换热器(5)与蓄热箱(6)之间,所述第三连接管a(10)连接在热泵机组(2)的连接端,所述第四连接管a(11)连接在冷井(3)与第二连接管a(9)之间,且所述第三连接管a(10)远离热泵机组(2)的一端连接在第四连接管a(11)上,所述第六连接管a(13)连接在板式换热器(5)与第一连接管a(8)之间,所述第五连接管a(12)连接在第三连接管a(10)与第六连接管a(13)之间;
所述第二管组包括第一连接管b(81)、第二连接管b(91)、第三连接管b(101)、第四连接管b(111)、第五连接管b(121)、第六连接管b(131),所述第一连接管b(81)连接在空调主体(1)与热泵机组(2)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管b(91)连接在板式换热器(5)与蓄热箱(6)之间,所述第三连接管b(101)连接在热泵机组(2)的连接端,所述第四连接管b(111)连接在冷井(3)与第二连接管b(91)之间,且第三连接管b(101)远离热泵机组(2)的一端连接在第四连接管b(111)上,所述第六连接管b(131)连接在板式换热器(5)与第一连接管b(81)之间,所述第五连接管b(121)连接在第三连接管b(101)与第六连接管b(131)之间;
所述蓄热箱(6)上连接有输出管(15),各所述连接管以及输出管(15)上均安装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和含水层储能耦合热量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机组(2)、冷井(3)、热井(4)、板式换热器(5)上均连接有用于连接连接管的连接部(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和含水层储能耦合热量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4)包括固定管(141)、活动管(142),所述活动管(142)活动连接在固定管(141)中,所述活动管(142)的伸出固定管(141)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板(143),所述连接板(143)上固定有对接板(144),所述连接管的端部固定在对接板(144)上,所述连接板(143)与对接板(144)上开设有连通的通孔(14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和含水层储能耦合热量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141)的内壁开设有活动槽(146),所述活动管(142)的伸入固定管(141)内部一端的外部套设有密封套(147),所述密封套(147)滑动设置在活动槽(146)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和含水层储能耦合热量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43)上固定有呈矩阵设置的螺栓(148),所述螺栓(148)贯穿对接板(144)的一端连接有螺母(14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能建地热有限公司,未经中能建地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713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