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端带水冷的工艺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101211.1 | 申请日: | 2020-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62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林;刘国霞;吴季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赛瑞达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9/00 | 分类号: | F27D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端 水冷 工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端带水冷的工艺管,包括工艺管主体、水冷套、进出水嘴、前后固定法兰、炉门密封圈、密封压紧法兰、工艺管密封圈、后炉门、前炉门、片舟和硅片和设备架体,设备架体的内壁通过前后固定法兰固定安装有工艺管主体,工艺管主体两端靠近设备架体的位置处通过前后固定法兰固定安装有水冷套。本实用新型在两端炉口对密封处热辐射产生的温度,对炉门密封圈的影响,以及加热器对工艺管主体产生的热量,使其内部冷却水的快速流动将热量带走,很好阻断了因工艺管主体传导来的热量对炉门密封圈和工艺管密封圈的热影响,使炉门密封圈和工艺管密封圈处的温度保持低温,保证了密封效果和明显延长炉门密封圈和工艺管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两端带水冷的工艺管。
背景技术
光伏领域都是管式炉设备(卧式)形式,保护炉口密封圈的方式都是在前后固定法兰上设置冷却水道,对密封圈附近进行冷却实现目的,但是,密封圈和法兰接触一侧可以有冷却效果,但是密封圈和工艺管接触的一侧,由于工艺管的热传导是必然存在的无法隔绝,所以密封圈接触工艺管的整个环形面都是高温环境,所以造成密封圈很快老化、失效,虽然在选择密封圈材质上花费了很高代价选择耐温高的材质(耐温高的材质价格会是普通密封材质数倍或十数倍价格),但还是寿命低,是因为不能解决炉内高温随工艺管传导给密封圈的热量造成的密封圈失效问题,因此,亟需一种两端带水冷的工艺管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端带水冷的工艺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由于工艺管的热传导是必然存在的无法隔绝,所以密封圈接触工艺管的整个环形面都是高温环境,所以造成密封圈很快老化、失效,虽然在选择密封圈材质上花费了很高代价选择耐温高的材质(耐温高的材质价格会是普通密封材质数倍或十数倍价格),但还是寿命低,是因为不能解决炉内高温随工艺管传导给密封圈的热量造成的密封圈失效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端带水冷的工艺管,包括工艺管主体、水冷套、进出水嘴、前后固定法兰、炉门密封圈、密封压紧法兰、工艺管密封圈、后炉门、前炉门、片舟和硅片和设备架体,所述设备架体的内壁通过前后固定法兰固定安装有工艺管主体,所述工艺管主体两端靠近设备架体的位置处通过前后固定法兰固定安装有水冷套,且水冷套的表面套设有密封压紧法兰和工艺管密封圈,所述设备架体的一侧外壁通过炉门密封圈固定安装有前炉门,所述设备架体的另一侧外壁通过炉门密封圈固定安装有后炉门,所述工艺管主体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加热器,且工艺管主体内部设置有片舟和硅片。
优选的,所述工艺管主体两端的端口上下处皆设置有进出水嘴,且进出水嘴设置有两组。
优选的,所述前后固定法兰和密封压紧法兰之间的位置处压紧有工艺管密封圈,且水冷套、密封压紧法兰和前后固定法兰之间通过工艺管密封圈进行压紧密封。
优选的,所述水冷套的内部皆开设有冷却水道,且冷却水道与炉门密封圈和工艺管密封圈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炉门密封圈设置有两组,所述前炉门和后炉门之间通过炉门密封圈形成密闭工艺腔室。
优选的,所述后炉门中心处设置有抽气口,抽气口与工艺管主体内部相连通,且抽气口在后炉门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尾排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很好解决了由于加热器产生的高热量,在两端炉口对密封处热辐射产生的温度,对炉门密封圈的影响,以及加热器对工艺管主体产生的热量,通过工艺管主体本体所传导的热量对工艺管密封圈处的热影响,都是经过端部的水冷套,使其内部冷却水的快速流动将热量带走,可以很好阻断了因工艺管主体传导来的热量对炉门密封圈和工艺管密封圈的热影响,从而使炉门密封圈和工艺管密封圈处的温度保持低温,保证了密封效果和明显延长炉门密封圈和工艺管密封圈的使用寿命,当然也明显降低了设备更换炉门密封圈和工艺管密封圈的停机率,明显提高设备产量,其整体结构设计轻便、灵巧、安全、可靠,制作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化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赛瑞达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赛瑞达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12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玻门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锅炉燃烧原料防溢出收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