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差速器轴承调整机构及差速器总成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099628.9 | 申请日: | 2020-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09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天聪;冯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48/38 | 分类号: | F16H48/38;F16H48/40;F16H57/022;F16H57/037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差速器 轴承 调整 机构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差速器轴承调整机构及差速器总成。其中,差速器轴承调整机构,包括差速器轴承盖、定位套和紧固件,差速器轴承盖上设置有沿垂直于差速器轴承的轴线方向延伸的非圆形孔;定位套能够插入非圆形孔并与非圆形孔过渡配合;定位套的数量为多个,每个定位套上均设置有与非圆形孔延伸方向相同的通孔,当不同的定位套与非圆形孔配合后,通孔在差速器轴承的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不同,紧固件的一端能够穿过通孔并与减速器壳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该差速器轴承调整机构,通过选择不同的定位套,以调整差速器轴承的轴向位置,以使从动锥齿轮和主动锥齿轮正确啮合,且能够降低差速器总成的重量和加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差速器轴承调整机构及差速器总成。
背景技术
在汽车驱动车桥中,一般采用调整环结构调整差速器总成的轴向位置,以保证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的正确啮合,而此种结构需要额外增加调整环和锁止片等零件,同时需要在减速器壳和差速器轴承盖上加工相应的配合结构,一方面使得差速器总成的重量增加,另一方面提高了加工成本。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差速器轴承调整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速器轴承调整机构,调整差速器轴承的轴向位置,以使从动锥齿轮和主动锥齿轮正确啮合,且能够降低差速器总成的重量和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速器总成,通过应用上述差速器轴承调整机构,能够使从动锥齿轮和主动锥齿轮正确啮合,且能够降低差速器总成的重量和加工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差速器轴承调整机构,包括:
差速器轴承盖,其上设置有沿垂直于差速器轴承的轴线方向延伸的非圆形孔;
多个定位套,所述定位套能够插入所述非圆形孔,并与所述非圆形孔过渡配合,每个所述定位套上均设置有与所述非圆形孔延伸方向相同的通孔,且不同的所述定位套与所述非圆形孔配合后,所述通孔在所述差速器轴承的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不同;
紧固件,其一端能够穿过所述通孔并与减速器壳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作为差速器轴承调整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非圆形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非圆形孔以所述差速器轴承的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差速器轴承盖上。
作为差速器轴承调整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紧固件与所述通孔过渡配合。
作为差速器轴承调整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非圆形孔为长腰型孔。
作为差速器轴承调整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非圆形孔为长方形孔。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轴承、减速器壳和如上所述的差速器轴承调整机构,所述差速器轴承设置在所述减速器壳上,所述差速器轴承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所述差速器轴承的轴向位置。
作为差速器总成的优选方案,所述差速器轴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差速器轴承盖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差速器轴承盖与所述差速器轴承一一对应设置。
作为差速器总成的优选方案,所述差速器总成还包括从动锥齿轮和主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的轴线方向与所述主动锥齿轮的轴线方向相垂直,且所述从动锥齿轮能够与所述主动锥齿轮相啮合。
作为差速器总成的优选方案,两个所述差速器轴承对称设置在所述从动锥齿轮的两侧,两个所述差速器轴承盖用于调整所述差速器轴承的轴向位置,进而调整所述从动锥齿轮的轴向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996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制的装配式轨顶风道
- 下一篇:平面关节机器人的减速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