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99203.8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47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强;张金江;葛孟雪;蔡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36;B60L53/37;E04H6/18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智能 充电 装置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置及系统,其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置包括固定在停车位顶部的轨道、充电桩本体,轨道包括若干个主轨道、设置于相邻两个主轨道之间的轨道切换部件,轨道切换部件与主轨道活动式配合,轨道切换部件与主轨道可形成一连续滑动轨道,所述充电桩本体顶部设置有第一驱动部件,第一驱动部件用于驱动充电桩本体在所述的连续滑动轨道上移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充电桩本体在固定于停车位顶部的轨道上移动,因此充电桩本体可以主动移动至待充电汽车顶部,无需待充电汽车停至充电桩本体周围也可以进行充电,解决了由于地面充电停车位被不需要充电的汽车霸占而导致需要充电的汽车无法充电的问题,提高了充电桩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拥有无污染、无二氧化碳排放,以电力能源作为动力能源等节能环保优势,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成为现代汽车用户的热门选择。但是,因为当前电池电量存储技术尚不成熟,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受到了限制,因此电动汽车用户必须使用充电桩对电动汽车进行及时充电,增加其续航能力。目前市面上的充电桩都是设置在地面停车位边上,并且一个充电桩只能对相对应停车位上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一旦该停车位被非需充电车辆占用,则该充电桩就处于被占用非工作空闲状态,严重损害待充电汽车用户的利益。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1711252049.6公开了一种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壳体、基座、电源、充电接口、电线;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充电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外;所述电线连接所述电源与所述充电接口;所述汽车充电装置还包括接口保护壳,所述充电接口的至少一部分嵌套于所述接口保护壳中,所述接口保护壳通过连接线与所述电线的末端相连。虽然提高了汽车充电的灵活程度,但是当不需要进行充电的汽车停在充电装置周围时,该充电装置便无法再为其他需要充电的汽车进行充电,因此电动车充电困难,充电桩使用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置及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置,包括固定在停车位顶部的轨道、充电桩本体,轨道包括若干个主轨道、设置于相邻两个主轨道之间的轨道切换部件,轨道切换部件与主轨道活动式配合,轨道切换部件与主轨道配合可形成一连续滑动轨道,所述充电桩本体顶部设置有第一驱动部件,第一驱动部件用于驱动充电桩本体在所述的连续滑动轨道上移动。
优选的,轨道还包括辅助轨道,辅助轨道固定在停车位顶部,且辅助轨道设于轨道切换部件径向处。
优选的,轨道切换部件包括滑块驱动器、滑块、第一变轨以及第二变轨,第一变轨以及第二变轨分别固定设置于滑块底部的两端,滑块驱动器驱动滑块移动,滑块带动第一变轨以及第二变轨移动,第二变轨将充电桩本体推出连续滑动轨道实现充电桩本体与辅助轨道的对接。
优选的,充电桩本体还包括对接轨道、集线盒、充电电缆、第二驱动部件以及充电机械手臂,充电桩本体通过对接轨道与辅助轨道对接,集线盒用于收放充电电缆,充电机械手臂与充电电缆连接,第二驱动部件用于驱动充电机械手臂在对接轨道以及辅助轨道上移动,充电机械手臂上设有充电枪。
优选的,主轨道、辅助轨道、第一变轨、第二变轨以及对接轨道均为工字形轨道,第一驱动部件上设有与主轨道、第一变轨、第二变轨下端卡合的滑槽,第二驱动部件设有与对接轨道、辅助轨道侧端卡合的滑槽。
优选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置用于立体停车库中,立体停车库的每一层均设置该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置,立体停车库设有升降台,升降台用于带动车辆移动使车辆与指定停车位对接。
优选的,升降台上设有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汽车在升降台上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采用上述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992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