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旋翼两栖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94438.8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04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郭俊宏;于兆勤;刘建群;叶鹏程;黎浩然;吴雨琪;邓富元;黄莹;叶钧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F5/02 | 分类号: | B60F5/02;B64C1/30;B64C1/00;B64C11/00;B63G8/00;B63G8/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戴涛 |
地址: | 510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旋翼 两栖 无人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旋翼两栖无人机,其中,包括耐压壳体,所述耐压壳体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折叠机臂,所述折叠机臂上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上设有螺旋桨,所述耐压壳体上设有用于控制无人机在水下竖直方向运动的第一水下推进器,所述耐压壳体的尾端设有第二水下推进器,所述耐压壳体内部设有电池舱体,所述耐压壳体底部设有压力传送器,所述耐压壳体内设有控制器,所述压力传送器、第一水下推进器、第二水下推进器和驱动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在水下和空中使用不同机构进行运动,且结构紧凑,在水下受到阻力小,适应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旋翼两栖无人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执行诸如航拍、运输、侦查等任务。传统无人机只能实现天空飞行,而实际运用中,这种无人机局限性非常强,例如在视频拍摄中,常常会有从空中进入水中或者从水中进入空中的第一视角画面;在环境监测中,则受到地形限制往往非常严重。在现实生活中,对于许多工作都要求无人机频繁完成水空过渡,现代各国普遍采用多旋翼无人机完成空中部分的工作,用潜航器完成水下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0282129A,公开日期为2019年9月27日,该专利名称为一种十字型共轴倾转旋翼两栖无人机,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十字型共轴倾转旋翼两栖无人机,包括机体、设于机体上的倾转式共轴多旋翼机构以及防水密封舱,所述防水密封舱内安装有电源模块和飞控模块,所述飞控模块分别与倾转式共轴多旋翼机构以及电源模块电连接,倾转式共轴多旋翼机构为由固定旋翼结构和倾转式旋翼结构组成的倾转式共轴八旋翼机构。该实用新型利用空中飞行的旋翼进行水下运动,但是整体结构不够紧凑,水下运动受到较大的阻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双栖无人机在水下和空中共用旋翼进行运动,使得无人机在水下结构不够紧凑,受到的阻力大的缺点,提供一种多旋翼两栖无人机。本实用新型在水下和空中使用不同机构进行运动,且结构紧凑,在水下受到阻力小,适应性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旋翼两栖无人机,其中,包括耐压壳体,所述耐压壳体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折叠机臂,所述折叠机臂上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上设有螺旋桨,所述耐压壳体上设有用于控制无人机在水下竖直方向运动的第一水下推进器,所述耐压壳体的尾端设有第二水下推进器,所述耐压壳体内部设有电池舱体,所述耐压壳体底部设有压力传送器,所述耐压壳体内设有控制器,所述压力传送器、第一水下推进器、第二水下推进器和驱动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当本装置在空中飞行时,折叠机臂呈展开状态,控制器控制折叠机臂上的驱动机构带动螺旋桨旋转进行飞行,压力传送器将测得的压力转成电信号输入控制器,控制器发出指令给驱动机构对螺旋桨进行驱动调整;当本装置在水下时,折叠机臂呈折叠状态,折叠机臂上的螺旋桨紧贴耐压壳体,控制器控制第一水下推进器和第二水下推进器启动,带动本装置在水下移动。本装置在空中使用螺旋桨进行飞行,在水下利用水下推进器进行运动,针对不同环境采用不同的运动机构,提高了无人机的适应能力;在水下时,折叠机臂的折叠能够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在水下受到的阻力减小,且本技术方案不需要用到潜水泵、气囊等装置实现水下工作,不仅提高了无人机的续航能力,还减小了无人机的体积和负重。
进一步的,所述耐压壳体底部设有可拆卸脚架。脚架能够协助无人机在地面上的停放,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安装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耐压壳体底部设有可拆卸的水下声呐。水下声呐可以帮助本装置在水下进行测量和观察,如果在水下不需要使用到水下声呐,就可以将水下声呐进行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耐压壳体首端设有水下照明灯。水下照明灯为本装置在水下提供照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944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陶瓷膜污水处理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管道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