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汽车动能回收系统原理的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091699.4 | 申请日: | 2020-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33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 发明(设计)人: | 戴盛中;李洁;葛海良;贾艳敏;姚满生;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毅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行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8 | 代理人: | 黄锦阳 |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汽车 动能 回收 系统 原理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汽车动能回收系统原理的检测装置,属于能量回收技术领域。该基于汽车动能回收系统原理的检测装置包括支撑组件、顶起组件和检测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顶起组件包括箱体、滑槽、第一滑块、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二支撑板,使用时,把汽车开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根据汽车底盘承力框架的位置,启动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一气缸纵向移动,使第二支撑板移动到承力框架的正下方,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二支撑板向上把汽车顶起,使汽车的车轮离开地面,该监测装置能够适应对不同型号的汽车进行顶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量回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基于汽车动能回收系统原理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减速的需要,在这个时候,会暂停发动机的额动力输出,增加一个运行的阻力负荷去消耗掉汽车继续前行的惯性,这个阻力负荷装置就是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汽车前行的惯性对车辆的制动器做功,使其变为摩擦片的热能而不可逆的散失掉,目前基本的解决原理就是将汽车前行的惯量用一个装置或设备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利用,这个装置就是动能回收利用系统。
目前,现有的基于汽车动能回收系统原理的检测装置,把汽车顶起进行制动模拟操作的机构,只能把特定型号的汽车进行顶起操作,适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汽车动能回收系统原理的检测装置,旨在改善只能把特定型号的汽车进行顶起操作,适用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汽车动能回收系统原理的检测装置,包括支撑组件、顶起组件和检测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
所述顶起组件包括箱体、滑槽、第一滑块、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箱体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所述滑槽和所述第二气缸均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内腔上表面,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块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气缸的下表面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块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气缸的上端。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滑轨、第三气缸、第二滑块和汽车蓄电池检测仪,所述滑轨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下表面,所述第三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侧表面上,所述第二滑块滑动在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的外壁上,所述汽车蓄电池检测仪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的下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开设有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开设有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缸包括缸体和第一横杆,所述缸体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内腔上表面,所述第一横杆固定在所述缸体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缸体的活塞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块的外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二支撑板本体和凸齿,所述第二支撑板本体固定在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端,所述凸齿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本体的上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滑轨包括轨体和限位板,所述轨体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下表面,所述限位板固定在所述轨体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固定在所述汽车蓄电池检测仪的侧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汽车蓄电池检测仪包括汽车蓄电池检测仪本体和测试夹,所述汽车蓄电池检测仪本体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的下表面,所述测试夹电性连接在所述汽车蓄电池检测仪本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毅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毅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916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