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汽车动能回收系统原理的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091699.4 | 申请日: | 2020-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33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 发明(设计)人: | 戴盛中;李洁;葛海良;贾艳敏;姚满生;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毅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行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8 | 代理人: | 黄锦阳 |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汽车 动能 回收 系统 原理 检测 装置 | ||
1.基于汽车动能回收系统原理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组件(100),所述支撑组件(100)包括第一支撑板(110)和支架(120),所述支架(120)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10)的上表面;
顶起组件(200),所述顶起组件(200)包括箱体(210)、滑槽(220)、第一滑块(230)、第一气缸(240)、第二气缸(250)和第二支撑板(260),所述箱体(210)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10)的下表面,所述滑槽(220)和所述第二气缸(250)均固定在所述箱体(210)的内腔上表面,所述第一滑块(230)滑动在所述滑槽(220)内,所述第二气缸(250)的活塞杆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块(230)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气缸(240)的下表面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块(230)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支撑板(260)固定在所述第一气缸(240)的上端;
检测组件(300),所述检测组件(300)包括滑轨(310)、第三气缸(320)、第二滑块(330)和汽车蓄电池检测仪(340),所述滑轨(310)固定在所述支架(120)的下表面,所述第三气缸(320)固定在所述支架(120)的侧表面上,所述第二滑块(330)滑动在所述滑轨(310)上,所述第三气缸(320)的活塞杆末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330)的外壁上,所述汽车蓄电池检测仪(340)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330)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汽车动能回收系统原理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10)包括板体(111),所述板体(111)上开设有凹槽(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汽车动能回收系统原理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20)包括支架本体(121),所述支架本体(121)上开设有通孔(1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汽车动能回收系统原理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250)包括缸体(251)和第一横杆(252),所述缸体(251)固定在所述箱体(210)的内腔上表面,所述第一横杆(252)固定在所述缸体(251)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一横杆(252)与所述缸体(251)的活塞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横杆(252)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块(230)的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汽车动能回收系统原理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60)包括第二支撑板本体(261)和凸齿(262),所述第二支撑板本体(261)固定在所述第一气缸(240)的活塞杆上端,所述凸齿(262)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本体(261)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汽车动能回收系统原理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310)包括轨体(311)和限位板(312),所述轨体(311)固定在所述支架(120)的下表面,所述限位板(312)固定在所述轨体(311)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汽车动能回收系统原理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300)还包括第二横杆(350),所述第二横杆(350)固定在所述汽车蓄电池检测仪(340)的侧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汽车动能回收系统原理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蓄电池检测仪(340)包括汽车蓄电池检测仪本体(341)和测试夹(342),所述汽车蓄电池检测仪本体(341)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330)的下表面,所述测试夹(342)电性连接在所述汽车蓄电池检测仪本体(34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汽车动能回收系统原理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250)设置四个,四个所述第二气缸(250)对应四个所述第一气缸(24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汽车动能回收系统原理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起组件(200)还包括连接耳(270),所述连接耳(270)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260)的下表面,所述连接耳(270)固定在所述第一气缸(240)的外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毅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毅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9169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