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便型轨道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068792.3 | 申请日: | 2020-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00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汪俊;徐雅斌;龚小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1K9/08 | 分类号: | B61K9/08;G01P15/00;G01C9/00;G01B21/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苏良 |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便 轨道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便型轨道检测装置,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框架梁和固定在两框架梁上的小车平台板,每一框架梁下端面左、右侧均固定有车轮,位于同一框架梁下方的两车轮通过转轴相连。小车平台板上端面搭载用于检测轨距的轨距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轨道检测装置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轨道检测装置水平度的倾角传感器、用于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的工控机、用于驱动轨道检测装置沿轨道移动的驱动装置和用于为轨道检测装置供电的电源模块。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检测装置结构简单,其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极大的缩减了轨道检测装置的体积,降低了轨道检测装置的成本,并提升了轨道检测装置的便携性,可节省轨道检测人力物力,降本增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轨道安检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轻便型轨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重量大、车次多,在不断的运行过程及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会造成轨道形变,严重时,将影响列车的运行,甚至威胁到乘客的生命安全。因此,轨道关键指标 (包括轨道超高、三角坑和轨距)检测是轨道日常维护必不可少的环节。
传统检测装置主要为静态轨检小车,通过搭载的全站仪、棱镜、倾斜传感器等进行测量,并计算获取关键几何特征的测量值,通过“走走停停”模式精确测量钢轨在轨道控制网内的绝对三维坐标、轨距和水平等参数,并据此评估轨道几何状态。全站仪在每一站都需要架站、调平等操作,费时费力,测量效率低下。并且,全站仪在对棱镜进行三维测量时,易受外界环境,尤其是光线的影响。多种因素导致传统检测装置已不符合当前轨道交通高速发展带来的检测需求。
现有技术中,搭载惯性导航系统的轨检小车,其搭载轨距、里程等传感器实现轨道关键几何检测指标的采集工作。该型轨检小车去掉了全站仪架站式测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测量效率,延长了测量装置的测量范围。然而,该型轨检小车因惯性导航系统原因(常用的惯性导航系统体积较为庞大)导致体积庞大,同时所依赖的惯性导航系统价格高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轻量化、自驱动的轻便型轨道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轻便型轨道检测装置,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框架梁和固定在两框架梁上的小车平台板,每一框架梁下端面左、右侧均固定有车轮,位于同一框架梁下方的两车轮通过转轴相连;
所述小车平台板上搭载用于检测轨距的轨距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轨道检测装置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轨道检测装置水平度的倾角传感器、用于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的工控机、用于驱动所述轨道检测装置沿轨道移动的驱动装置和用于为所述轨道检测装置供电的电源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小车平台板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第一、第二和第三安装板自左向右依次间隔设置并与所述两框架梁通过螺钉固定;
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工控机固定在所述第三安装板上,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倾角传感器和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轨距检测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轨距检测装置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前、后侧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端部固定有第一齿轮,位于前侧的转轴上对应位置固定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通过链条相连;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工控机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687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地板结构
- 下一篇:一种清洁型物料输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