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弹性悬臂式燃气轮机涡轮支撑环减振抗冲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057743.X | 申请日: | 2020-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25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 发明(设计)人: | 邱中辉;郁顺旺;何建元;梁晨;孙彦博;季晨;孙景国;刘洪达;张馨;周克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02C7/00 | 分类号: | F02C7/00;F02C6/20;F01D25/28;F01D25/04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 地址: | 150078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弹性 悬臂 燃气轮机 涡轮 支撑 环减振抗冲 组件 | ||
复合弹性悬臂式燃气轮机涡轮支撑环减振抗冲组件,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弹性悬臂式减振抗冲组件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涡轮支撑环结构组件中的减振组件实现减振功能的同时还要求良好的抗冲击性能,以有效地保护涡轮转子并隔离转子振动激励传递。控制转子支撑的径向变形,较少动静间隙,避免涡轮转子叶片碰磨,它包括调整环、球面轴套、螺母、紧缩件、补偿器壳体、螺帽、一组环形薄板、管接环和导流支柱;球面轴套、调整环、一组环形薄板和螺母套设在管接环的外侧壁上,紧缩件内环套装在螺母上,螺帽安装在补偿器壳体的内侧壁上,紧缩件外环位于螺帽和一组环形薄板之间,导流支柱安装在补偿器壳体和管接环之间。本实用新型用于抗震缓冲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弹性悬臂式减振抗冲组件装置,具体涉及复合弹性悬臂式燃气轮机涡轮支撑环减振抗冲组件,用来实现燃气轮机动力涡轮转子系统振动传递隔离和抗冲击防护。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爆炸当量和冲击持续时间明显增加,精确的计算机制导致命中率大大提高,对舰艇机电设备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随着电子对抗、通信导航等先进舰载仪器的大量装备,对环境要求更为苛刻,稍有冲击波输入,其敏感的响应将导致长时间的操纵失控。各种类型设备的接触爆炸和非接触爆炸时产生的冲击载荷,轻者能使舰载机电设备失效,重者能使舰艇断裂沉没。因此,提高舰艇及舰船机电设备抗冲击保护能力已及现役新型舰艇的总要战术性能。
在舰用燃气轮机领域,美国的LM2500燃气轮机垂向加速度抗冲击能力为15g,其弹性支撑元件频率为6Hz,具有很好的冲击隔离作用。苏联在舰艇机电设备抗冲击技术路线上同西方有明显的差别,它更强调设备本身抗冲击水平。乌克兰的燃气轮机本体垂向加速度抗冲击能力可达到几十g。g为重力加速度9.8m/s。燃气轮机涡轮部件在舰上使用时有很高的抗冲击要求,涡轮支承环减振抗冲组件装置结构直接关系到机组在舰上使用安全性。舰船冲击输入经过燃气轮机隔离系统的有效隔离之后,传递到涡轮本体仍要承受几十g的冲击载荷。涡轮支撑环结构组件中的减振组件在实现减振功能的同时还要求良好的抗冲击性能,以有效地保护涡轮转子并隔离转子振动激励传递。控制转子支撑的径向变形,较少动静间隙,避免涡轮转子叶片碰磨。针对此特点进行复合弹性悬臂式燃气轮机涡轮支撑环减振抗冲组件实用新型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涡轮支撑环结构组件中的减振组件实现减振功能的同时还要求良好的抗冲击性能,以有效地保护涡轮转子并隔离转子振动激励传递。控制转子支撑的径向变形,较少动静间隙,避免涡轮转子叶片碰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它包括调整环、球面轴套、螺母、紧缩件、补偿器壳体、螺帽、一组环形薄板、管接环和导流支柱;管接环安装在补偿器壳体内,球面轴套、调整环、一组环形薄板和螺母套设在管接环的外侧壁上,且螺母与管接环螺纹连接,紧缩件内环套装在螺母上,螺帽安装在补偿器壳体的内侧壁上,紧缩件外环位于螺帽和一组环形薄板之间,导流支柱安装在补偿器壳体和管接环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补偿器壳体5位于整个涡轮支撑环减振抗冲组件装置外部结构支撑。采用阶梯式圆柱型回转结构,从导流支柱10的小口径过度到机匣侧的大口径,作为圆柱型内腔外壁将连接件通过螺纹固定到补偿器壳体上夹持一组环形薄板8外环;管接环9采用圆柱型阶梯筒壁结构,支撑整个涡轮支撑环减振抗冲组件装置圆柱腔内壁,夹持环形薄板内环。螺母3和整流支柱12连接到管接环9上,传递动力涡轮支撑环导流支板与机匣之间的载荷。
结合图1所述螺母3、紧缩件4、螺帽6从动力涡轮机匣外侧紧固弹性薄板内外圈。其中螺母3与内部管接环9螺纹连接,通过螺母3旋紧挤压球面轴套2约束夹持弹性薄板内圈下端面。紧缩件4采用弯曲碗型结构内圈与螺母3相连,外圈压紧承压环7。螺帽6结构在机匣侧螺纹联接在补偿器壳体5内表面,通过旋紧挤压紧缩件4外圈约束夹持弹性薄板外圈,起到侧调整圆柱腔深度和旋紧固定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577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夜间施工灯光用调节支架
- 下一篇:一种胶粘剂粘度检测的恒温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