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提高滤芯使用效率的燃油自动排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048130.X | 申请日: | 2020-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37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柯建豪;庄才敖;徐韬;盛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博达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37/54 | 分类号: | F02M37/54;F02M37/44;F02M37/34;F02M37/24;F02M37/48;F02M37/42;F02M37/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7 | 代理人: | 刘卫宇 |
| 地址: | 314003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使用 效率 燃油 自动 排空 装置 | ||
一种可提高滤芯使用效率的燃油自动排空装置,包括外壳、安装支架、集水杯、滤芯总成及电动输油泵组件。外壳、安装支架和集水杯共同限定一腔室。安装支架设有排空装置进油口,集水杯设有排空装置出油口。滤芯总成设在腔室中,并具有滤芯、接收经滤芯过滤后的燃油的内腔和竖直设于内腔中的倒流管。倒流管的上端具有入油口,入油口不低于滤芯总成的滤芯顶面5mm。电动输油泵组件的上部插入倒流管内,下端伸入集水杯的内腔。电动输油泵组件的进油口位于所述电动输油泵组件的上部。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燃油可以漫过竖直设置的滤芯的顶部,从而提高燃油滤芯的使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自动排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燃油共轨系统已经广泛使用在汽车柴油发动机上,提高了汽车柴油的排放标准。然而,柴油发动机在低温、低速状态下启动,低压油路往往不能自动排空油路中存在的空气,为解决该问题,目前柴油机上都加装了可自动排空和快速供油的燃油自动排空装置。传统的燃油自动排空装置大都与燃油滤芯进行集成。新设计的燃油自动排空装置还采用了透明的集水杯、以及可替换的滤芯,但是该设计结构的产品由于滤芯是竖直安装,导致液面由于重力原因无法漫过滤芯的顶部,无法做到100%地使用滤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滤芯的浪费,有关该种设计结构的产品可参阅申请人于2019年10月11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10964955.1的专利申请。此外,燃油与空气并存,导致下游产品在吸入燃油过程中存在不少的空气,造成发动机动力不足,影响驾驶员的驾驶乐趣,长期存在大量的空气还会造成下游零件出现因空气造成的点蚀,影响零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燃油自动排空装置,其在使用过程中燃油可以漫过竖直设置的滤芯的顶部,从而提高燃油滤芯的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提高滤芯使用效率的燃油自动排空装置,包括外壳、安装支架、集水杯、滤芯总成以及电动输油泵组件;外壳的下端与安装支架上端连接,安装支架的下端与集水杯的上端连接,外壳、安装支架和集水杯共同限定一腔室;安装支架设有排空装置进油口,排空装置进油口与腔室连通;滤芯总成设置在所述腔室中,滤芯总成设有内腔,内腔接收经滤芯总成过滤后的燃油;电动输油泵组件的上部伸入滤芯总成的内腔,电动输油泵组件的下端伸入集水杯的内腔,并与集水杯相连;集水杯设有排空装置出油口,排空装置出油口与电动输油泵组件的出油口连通;其中,滤芯总成包括倒流管,倒流管竖直设置在滤芯总成的内腔中,倒流管的上端具有入油口,入油口不低于滤芯总成的滤芯顶面5mm;电动输油泵组件的上部插入倒流管中,电动输油泵组件的进油口位于电动输油泵组件的上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倒流管的入油口的位置设置在靠近滤芯顶部的位置,排空装置进油口设置在安装支架上,靠近滤芯底部的位置,电动泵输油组件设在倒流管中,燃油会通过倒流管的入油口、电动泵输油组件流向排空装置出油口,进而保证了滤芯组件竖直安装时滤芯可达到100%的使用效率。此外,由于更好地使用了滤芯,达到了滤芯的容尘能力的合理分配,从而提升了滤芯的使用寿命及使用效率;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的入油口保证了燃油漫过入油口后,电动输油泵组件才能输送燃油,而在入油口未被燃油漫过时,电动输油泵组件不输送燃油;燃油的唯一通路保证了无空气的输送方式将燃油供给下游零件,使得下游零件避免因吸入空气造成的动力不足,在保证发动机动力的同时有效地保护了后续的零件。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油自动排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和剖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滤芯总成的剖面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输油泵组件的电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其中,单向阀组件处于关闭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博达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博达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481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