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超轻小型无人飞行器的起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83971.3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0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军;周洲;黎鹏;沈冰;周栋;王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25/36 | 分类号: | B64C25/36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陈星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小型 无人 飞行器 起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超轻小型无人飞行器的起降装置,由滑橇板、立尾固定件和滑轮机构组成;根据飞机立尾的尺寸位置,分别在滑橇板上开两对共4处立尾固定件卡槽和2处方形轮胎限位孔。将两个立尾固定架穿过卡槽与飞机立尾进行固定连接;2处方形轮胎限位孔为与相应车载固定装置位置相对应的限位安装孔,使得起落架既可进行自动滑跑起降,也可在跑道环境较差时采用车载起飞,滑跑降落。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抗压、抗拉、抗扭性能,且主体的板结构大大增加了起落架落地时的接触面积,使得降落瞬间受到飞机自重带来的冲击载荷被分散,增加了其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将飞机落地时所受到的损伤降低最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飞行器起落架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超轻小型无人飞行器的起落架装置。
背景技术
起落架是位于飞机下部用于起飞降落或地面滑行时支撑飞机并用于地面移动的附件装置,是唯一支撑整架飞机的部件。在无人飞行器起落架结构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兼顾起落架功能的完整性和其苛刻的重量要求,其结构须设计巧妙、布局合理,材料选择适宜,使得结构重量最轻;另一方面起落架的刚度和强度要能承担飞行器降落时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整体结构能够承受住飞行器降落时与地面的冲击载荷。
某型超轻小型无人飞行器有多工况的起飞落地方式设计要求,需要同时能够满足滑跑、车载、伞降、地面移动等多工况起落方式,并且还要求结构简单、加工廉价、重量进一步降低、维护要求低,起飞落地方式更换迅速。目前尚无相关设计能够同时满足以上要求
发明内容
为适应某新型无人机多工况的起飞落地方式和降低重量的设计指标,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于超轻小型无人飞行器起落架机构,能够同时需满足滑跑、车载、伞降、地面移动等多工况起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一种用于超轻小型无人飞行器的起降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滑橇板、立尾固定件和滑轮机构组成;
根据飞行器立尾的尺寸位置,在所述滑橇板上开有两对共4处立尾固定件卡槽,且在每对立尾固定件卡槽之间开有固定件螺钉定位孔;
所述立尾固定件为三面结构,底面上开有与固定件螺钉定位孔对应的螺钉孔,两侧面开有与立尾固定连接的连接孔;所述立尾固定件由下而上穿过一对立尾固定件卡槽,且底面的螺钉孔与立尾固定件卡槽之间固定件螺钉定位孔对应配合,通过螺钉实现固定;
所述滑橇板上还开有2处方形轮胎限位孔,方形轮胎限位孔前后各布置一个滑轮机构安装孔;靠近所述滑橇板后端的方形轮胎限位孔处于两对立尾固定件卡槽之间;
所述滑轮机构由轮叉、轮轴和轮胎组成;所述轮叉顶面开有与方形轮胎限位孔相同大小的方形开孔,且在该方形开孔前后也各开有一个安装孔,与方形轮胎限位孔前后布置的滑轮机构安装孔位置对应;所述轮叉两侧面具有对应的轮轴孔,所述轮轴固定安装在一对轮轴孔中,且轮轴轴线处于所述方形开孔的中间位置;所述轮胎安装在轮轴上;
所述滑轮机构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安装在所述滑橇板的方形轮胎限位孔位置。
进一步的,靠近所述滑橇板后端的第一对立尾固定件卡槽之间的固定件螺钉定位孔个数为2;另一对立尾固定件卡槽之间的固定件螺钉定位孔个数为3,且3个固定件螺钉定位孔呈三角形布局。
进一步的,所述滑橇板前端具有上翘圆弧过渡段,且上翘圆弧过渡段上具有方形开孔。
进一步的,当飞行器采用伞降着陆方式时,将滑轮机构拆除,通过滑橇板接触着陆面,提高受载面积及承载能力。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839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用高效油分离器
- 下一篇:一种铜棒直度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