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六足式船底清污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79399.3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0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何红强;宋有为;吕富才;王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红强 |
主分类号: | B63B59/10 | 分类号: | B63B59/10;B62D57/032;B62D57/0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六足式 船底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六足式船底清污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由控制系统、观测系统、运动系统、清刷系统组成,所述机器人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有设备盒,所述控制系统设于设备盒内,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控电路板、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输出端与主控电路板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观测系统包括水下摄像机、照明灯与声呐传感器,所述水下摄像机、照明灯与声呐传感器输出端均与主控电路板的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各部件之间的联动作业,使得水下清污机器人沿着运动的路径对整个船底进行清污,从而降低人工清污增加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体清洗相关制品领域,具体为一种六足式船底清污机器人。
背景技术
船舶长期在强腐蚀性海水和强附着力的海洋生物环境中航行,难以进行正常的维修保养,使得水下部分船体表面附着藤壶、海藻等难以清除的微生物,还有一些锈皮和锈斑等。这时往往会使船舶的速度下降,引起船舶油耗增加,但是现有的对船底清污较为繁琐,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且难以清除服装在船底的污物,具有一定的缺陷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六足式船底清污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六足式船底清污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由控制系统、观测系统、运动系统、清刷系统组成,所述机器人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有设备盒,所述控制系统设于设备盒内,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控电路板、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输出端与主控电路板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观测系统包括水下摄像机、照明灯与声呐传感器,所述水下摄像机、照明灯与声呐传感器输出端均与主控电路板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运动系统为设置在机器人本体上的机器人六足,所述清刷系统包括安装板与钢刷,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在设备盒的底部,所述安装板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水马达,所述防水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钢刷固定套接在转杆上,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与防水马达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供电模块为主控电路板与防水马达进行供电,且采用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机器人六足为电磁铁式六足。
优选的,所述钢刷材质为不锈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六足式船底清污机器人,机器人本体上的机器人六足采用电磁铁式六足,磁足采用轻型大磁力磁足,通过断电吸附式电磁铁,可以保证在任何异常状况断电时,均不会发生脱落,在移动过程中,六足交替动作,在抬腿的瞬间,磁铁通电,磁足此时没有吸附力,实现机器人本体在船体底部的移动,这种状态便于控制动作,减轻负载,提高使用寿命,通过供电模块对防水马达进行供电可带动转杆转动,转杆转动带动安装在上的钢刷转动,在钢刷转动时对船底污渍进行刷除,通过水下摄像机对清污情况进行录像观测清污情况,照明灯对水中作业进行照明,通过声呐传感器对鱼群进行监测,避免鱼群干扰清污作业,整套装置通过绝缘电缆进行电路导通,保证信号传输稳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各部件之间的联动作业,使得水下清污机器人沿着运动的路径对整个船底进行清污,从而降低人工清污增加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六足式船底清污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六足式船底清污机器人的设备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六足式船底清污机器人的主控电路板连接图。
图中:1-机器人本体,2-设备盒,3-主控电路板,4-供电模块,5-防水马达,6-转杆,7-水下摄像机,8-照明灯,9-声呐传感器,10-机器人六足,11-安装板,12-钢刷。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红强,未经何红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793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渗漏水扩散的承接件
- 下一篇:一种矿用风筒内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