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通道汇集打包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63485.5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557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迎东;孔翟维;钱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市龙洋木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1/00 | 分类号: | B65G61/00;B65B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朱虹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汇集 打包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通道汇集打包系统,包括若干组组装线、每组组装线末端的码垛装置、码垛装置下游的移载装置、移载装置下游的打包传输线,打包传输线上的捆扎装置以及缠膜装置,所述组装线、码垛装置、移载装置、打包传输线、捆扎装置以及缠膜装置由智能控制系统控制运行。本发明方案可实现对多条组装线产出的产品进行移载、捆扎和缠膜,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式替代手动作业,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安全性,通过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通道汇集打包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家具业务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家具生产及打包过程的效率要提高,目前家具生产打包过程中,都是对每条包装线生产出来的产品人工捆扎后用手拉车转运到缠膜机缠膜。缠膜后再用手拉车从缠膜机上拿下来放到待检区,检查合格后贴上托标签再入库。这种打包方式具有严重的缺陷:(1)工人劳动强度较大,有些产品一托约重800kg,一个人用手拉车转运,及上下缠绕膜机,操作比较吃力;(2)效率较低,手拉车上下缠绕膜机会浪费较长时间;(3)用手拉车转运,不能保证整托产品不歪斜;(4)手工捆扎,成品堆叠后,时间长了,下面托的捆扎带会变松。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开发一种智能化程度高的打包系统。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化程度高的多通道汇集打包系统。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通道汇集打包系统,包括若干组组装线、每组组装线末端的码垛装置、码垛装置下游的移载装置、移载装置下游的打包传输线,打包传输线上的捆扎装置以及缠膜装置,所述组装线、码垛装置、移载装置、打包传输线、捆扎装置以及缠膜装置由智能控制系统控制运行;
所述组装线包括组装机、智能贴标机和组装传输台,所述组装机的出口接入组装传输台,所述组装传输台上设有产品包装区,所述产品包装区的下游设有智能贴标机,经包装贴标后的产品在组装传输台的末端由码垛装置码垛堆放;
所述码垛装置包括码垛基架,码垛基架上的码垛机械手臂,所述码垛机械手臂尾部设有码垛吸盘,所述码垛吸盘连接负压系统;所述码垛基架一侧设有物料托,码垛装置由智能控制系统控制将物料码放至物料托上;所述物料托上设有推料组件;
所述移载装置包括移载车轨道,所述移载车轨道上设置若干组移载车,所述移载车上设有智能扫码器,对物料托上的产品码智能识别,识别成功后将信号传送至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启动推料组件将产品推送到移载车上,产品随移载车传输至打包传输线上;
所述捆扎装置包括捆扎基架和捆扎驱动装置,所述捆扎基架上设有一对横向捆扎机械手和一对纵向捆扎机械手,每个捆扎机械手上均设有自动捆带夹,其中一个横向捆扎机械手和纵向捆扎机械手上设置捆带固定支架,另一个横向捆扎机械手和纵向捆扎机械手上设置捆带裁刀和捆带端头打钉机,由捆扎驱动装置驱动横向捆扎机械手和纵向捆扎机械手环绕产品进行纵横捆扎,捆扎完成后随打包传输线传送至缠膜装置;
所述缠膜装置包括缠膜基架、缠膜转盘、缠绕膜轴、盖片下压器和缠膜驱动装置,所述缠膜基架固定在地面上,缠膜转盘设置于所述缠膜基架,由缠膜驱动装置驱动做圆周运动;所述缠绕膜轴固定于所述缠膜转盘上,所述缠绕膜轴上固定薄膜,所述盖片下压器固定于所述缠膜基架上,所述打包传输线在缠膜装置处断开,分别位于缠膜基架的左侧和右侧;
经缠膜装置缠膜后,产品随打包传输线继续传送至尾端的升降台上,产品随升降台下降至地面,完成打包作业。
进一步地,为便于及时调整产品的输送方向,所述物料托通过智能旋转台固定在码垛基架一侧的地面上。
进一步地,为协助产品顺利的移送,所述推料组件包括推料基架、推板、推杆和推送气缸,所述推料基架固定在所述物料托尾部,所述推送气缸固定在所述推料基架上,所述推杆连接推送气缸,所述推板固定在所述推杆的尾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市龙洋木业有限公司,未经泰州市龙洋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634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底泥洗脱水上作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