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用起落架减震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938477.5 | 申请日: | 2020-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86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杨思林;刘宗滨;余哲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4C25/62 | 分类号: | B64C25/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马金华 |
| 地址: | 650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起落架 减震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用起落架减震结构,包括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底端连接有减震组件,所述支撑底座的底端通过所述减震组件连接有支架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有两个导向杆,每个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外周面均套设有滑动套,每个所述滑动套的底端均铰接有连杆,同一侧的两个所述滑动套通过连杆铰接有升降块,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有两个支撑脚,每个所述支撑脚顶端表面的两端均铰接有第一弹簧伸缩杆,同一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弹簧伸缩杆之间设有平移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减震组件和支架组件的配合,从而吸收无人机水平方向所产生的冲击,减小无人机的损耗,延长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无人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用起落架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在无人机的使用过程中,常常需要起落架进行减震。
根据申请号为CN201820084104.9的专利文献所提供的一种无人机用起落架减震结构可知,该产品包括支撑组件、第一减震组件、安装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板、固定杆和连接杆,所述固定板的右端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在无人机降落陆地时,通过橡胶座的受力,将震动力传入到第二弹内,由第二弹簧的压缩,使震动力一次弱化。
但现有的无人机起落架任然存在着缺陷,例如现有的无人机起落架利用竖直的弹簧进行减震,从而只能应对缓慢的竖直降落,导致无人机在地面上滑动或者受到外力冲击平移时,起落架无法缓解侧方向的震动和冲击力,从而造成了无人机的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用起落架减震结构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无人机用起落架减震结构,包括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底端连接有减震组件,所述支撑底座的底端通过所述减震组件连接有支架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杆,每个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均通过支撑座与所述支撑底座的底端表面相连接,每个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外周面均套设有滑动套,每个所述滑动套的底端均铰接有连杆,同一侧的两个所述滑动套通过连杆铰接有升降块,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有两个支撑脚,每个所述支撑脚顶端表面的两端均铰接有第一弹簧伸缩杆,每个所述支撑脚均通过所述第一弹簧伸缩杆与所述导向杆上的支撑座相连接,同一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弹簧伸缩杆之间设有平移块,每个所述平移块均固定于同一侧所述支撑脚的顶端表面,每个所述平移块均与同一侧所述升降块相抵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升降块的顶端表面均固定有第二弹簧伸缩杆,每个所述升降块均通过第二弹簧伸缩杆与同一侧所述导向杆相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升降块的纵切面均为箭头形,每个所述升降块底端两侧均嵌入有滚珠。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滑动套远离同一侧另一个所述滑动套的一侧均抵接有弹簧,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弹簧套设于同一侧所述导向杆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的两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固定夹。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固定夹远离另一个所述固定夹一侧表面的底端均固定有凸板。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转轴的两端外周面均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夹和支撑底座的壳体相抵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林业大学,未经西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384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拾音装置以及耳机
- 下一篇:一种口罩生产用平压处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