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级分支完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38034.6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97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梁国红;王军;邵强;胡志坚;韩飞;张田云;肖建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6 | 分类号: | E21B7/06;E21B33/13;E21B29/00;E21B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谭玲玲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分支 装置 | ||
1.一种多级分支完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井下定位结构(10);
主井眼空芯斜向器(20),设置在所述井下定位结构(10)上,所述主井眼空芯斜向器(20)包括内套筒(21)和外套筒(22),所述内套筒(21)设置在所述外套筒(22)内,所述外套筒(2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开口(221),所述内套筒(2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开口(221)处;
定位悬挂结构(30),设置在所述主井眼空芯斜向器(20)上,所述定位悬挂结构(30)包括筒形本体(31)和内衬管(32),所述内衬管(32)设置在所述筒形本体(31)内,所述筒形本体(31)上设置有第二开口(321),所述第二开口(321)与所述第一开口(221)相对设置,所述内衬管(3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开口(321)处;
其中,所述内衬管(32)由可溶金属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分支完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分支完井装置还包括连接件(40),所述连接件(40)穿过所述内衬管(32)与所述筒形本体(3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分支完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0)为连接螺钉,所述内衬管(32)上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筒形本体(31)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连接螺钉穿过所述连接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级分支完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钉由可溶性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分支完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定位结构(10)包括第一套管(11),所述第一套管(11)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111),所述内套筒(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111)相适配的第二卡接结构(2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级分支完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111)为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卡接结构(222)为第一卡接凸起,所述第一卡接凸起卡设在所述第一定位孔内以使所述外套筒(22)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11)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级分支完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1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定位面(112),所述内套筒(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定位面(112)相适配的第二环形定位面(224),所述第一环形定位面(112)用于与所述第二环形定位面(224)进行贴合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级分支完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22)上设置有第三卡接结构(223),所述筒形本体(3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卡接结构(223)相适配的第四卡接结构(3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级分支完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接结构(223)为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接结构(222)为第二卡接凸起,所述第二卡接凸起卡设在所述卡接槽内以使所述外套筒(22)设置在所述筒形本体(3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分支完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21)具有环形引导斜面(212),所述环形引导斜面(212)位于所述内套筒(21)的端部,以通过所述环形引导斜面(212)的导引作用下使所述筒形本体(31)从所述第一开口(221)穿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分支完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分支完井装置还包括:
第二套管(50),设置在所述井下定位结构(10)远离所述主井眼空芯斜向器(20)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3803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构功能丰富的收纳挂包
- 下一篇:一种大钢模板的侧模加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