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沥青混合料稳定度的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48130.1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25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黄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佳砼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C3/02 | 分类号: | C10C3/02;B01J19/18;B01J19/00;B01J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谢绪宁;薛赟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沥青 混合 稳定 生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沥青混合料稳定度的生产装置,应用在沥青生产装置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反应釜,反应釜上设置有沥青进料管、改性剂进料管和混合料出料管,反应釜内设置有沥青搅拌轴,反应釜顶部设置有一级电机,沥青搅拌轴和一级电机输出轴相连,混合料出料管处设置有出料阀,改性剂进料管上设置有一级预热管道,一级预热管道两端密封且贴合设置在改性剂进料管的外表面,一级预热管道上分别设置有一级热介质进管和一级热介质出管,一级热介质进管和一级热介质出管均连通有同一个一级热介质升温设备,级热介质进管上设置有一级循环泵,具有提高沥青混合料稳定度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生产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沥青混合料稳定度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复合材料,主要由沥青、粗骨料、细骨料、矿粉组成,一般情况下,特定组分的沥青混合料具有自身固有的温度黏度曲线,一般而言,沥青自身的流动性和温度是正相关的,这就导致了在使用沥青混合料的过程中,需要将沥青混合料加热到合适的温度进行使用。为减少加热过程中的能源使用,会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黏度曲线进行改良,使其在较低的温度下也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公告号为CN20433813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改性沥青反应釜,其上设有沥青进料管线,所述沥青进料管线沿反应釜内壁伸入反应釜下部,所述沥青进料管线底端连接直角弯头,所述直角弯头通过变径接头连接混合管线,所述管式螺旋输送机的出料端穿过反应釜侧壁连接在混合管线上,所述管式螺旋输送机伸入反应釜液面下的出料管壁上轴向开有多条孔道,所述反应釜上端设有搅拌轴入口、呼吸阀、排烟口和两个人孔,实现了使改性剂在液面下直接和高温基质沥青充分混合换热,降低反应釜温度,降低沥青烟及有毒有害气体排放,混合效果好,提高调合效率,能够连续化、大批量生产,消除粉尘爆炸风险。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改性剂的添加量和流动速度较大,大量改性剂在加入反应釜时会使得沥青原料和改性剂的整体温度迅速降低,造成沥青混合料的粘性增大,导致粘连现象的发生,使得沥青搅拌轴无法继续搅拌,反应釜中的沥青原料和改性剂无法得到充分的混合,从而影响最终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导致产品质量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装置,其具有提高沥青混合料稳定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提高沥青混合料稳定度的生产装置,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上设置有沥青进料管、改性剂进料管和混合料出料管,所述反应釜内设置有沥青搅拌轴,所述反应釜顶部设置有一级电机,所述沥青搅拌轴和一级电机输出轴相连,所述混合料出料管上设置有出料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剂进料管上设置有一级预热管道,所述一级预热管道两端密封且贴合设置在改性剂进料管的外表面,所述一级预热管道上分别设置有一级热介质进管和一级热介质出管,所述一级热介质进管和一级热介质出管均连通有同一个一级热介质升温设备,所述一级热介质进管上设置有一级循环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性剂从改性剂进料管加入,在一级循环泵的作用下,热介质升温设备中高温的热介质通过一级热介质进管导入一级预热管道,对改性剂进料管内的改性剂进行加热,再通过一级热介质出管回流至热介质升温设备进行加热,热介质循环利用,实现了对改性剂的预热,减少低温的改性剂对沥青原料的温度影响,使得改性剂和沥青可以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充分的混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以及最后生成的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恒温加热管道,所述恒温加热管道螺旋式盘绕在反应釜外壁,所述恒温加热管道的两端分别为三级热介质进管和三级热介质出管,所述三级热介质进管位于三级热介质出管的下方,所述三级热介质进管和三级热介质出管均连通有同一个二级热介质升温设备,所述三级热介质进管上设置有三级循环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佳砼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佳砼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481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