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坡隧道排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45334.X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28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田连民;南江;周卫洋;尹鹏;麦才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北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果之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崔金 |
地址: | 101149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排水 结构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反坡隧道排水结构,该反坡隧道排水结构,包括:分别开设于隧道内左右两侧的左侧边沟和右侧边沟;泵水管,设于所述左侧边沟和右侧边沟内;截水沟,横向设于所述隧道洞口并通过泵水管与所述左侧边沟和右侧边沟连通;排水沟,与所述截水沟连通。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反坡隧道洞内和洞口排水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隧道排水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反坡隧道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并铺设铁路供机车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称为山岭隧道;为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下或海底通过的称为水下隧道;为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称为城市隧道。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需要,开挖常常带有一定的坡度,当隧道开挖坡度为顺坡时,排水采用自然排水,就能够达到排水目的,但是隧道支洞开挖坡度为反坡时,相关技术中的排水结构存在对洞内的排水较为困难,且洞口的排水效果也较差,水量较大时,容易造成洞口积水或进入隧道内。对周边环境以及洞内施工影响较大。
针对相关技术中反坡隧道洞内和洞口排水效果较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坡隧道排水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反坡隧道洞内和洞口排水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反坡隧道排水结构,该反坡隧道排水结构,包括:分别开设于隧道内左右两侧的左侧边沟和右侧边沟;泵水管,设于所述左侧边沟和右侧边沟内;截水沟,横向设于所述隧道洞口并通过泵水管与所述左侧边沟和右侧边沟连通;排水沟,与所述截水沟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结构相同的左侧沉淀池和右侧沉淀池,所述左侧沉淀池和右侧沉淀池分别与所述左侧边沟和右侧边沟连通;所述排水沟至少设置为两个分别与所述左侧沉淀池和右侧沉淀池连通。
进一步的,左侧沉淀池包括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上部连通,以使第一沉淀池的水溢流至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二沉淀池与所述排水沟连通。
进一步的,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具有一共用侧壁所述共用侧壁上端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通过所述第一凹槽连通。
进一步的,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之间设置有中间沉淀池,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通过中间沉淀池连通。
进一步的,第一沉淀池和中间沉淀池连接的侧壁上端以及第二沉淀池和中间沉淀池连接的侧壁上端均设置有第二凹槽。
进一步的,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尺寸均为5m×3m×2m。
进一步的,第一沉淀池、中间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内表面均涂抹有防渗透层。
进一步的,左侧边沟和右侧边沟的纵截面呈倒梯形设置。
进一步的,泵水管包括设于隧道内储水处的水泵以及与所述水泵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左侧边沟和右侧边沟连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在隧道洞口开设截水沟的方式,通过隧道洞内两侧分别开设左侧边沟和右侧边沟,并在左侧边沟和右侧边沟中均设置泵水管,在隧道洞口横向开设截水沟,左侧边沟和右侧板边沟通过泵水管与截水沟连通,截水沟连通沉淀池,沉淀池连通排水沟,达到了将洞内的水通过泵水管输送至截水沟以及洞口的水自然流入截水沟,再通过排水沟排出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隧道洞内和洞口排水效果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反坡隧道洞内和洞口排水效果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北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北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453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刷机的水循环设备
- 下一篇:一种便于使用的农业水利灌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