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接触芯片倒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97087.0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43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刘瑛;罗鸿耀;吴京都;吴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三创智能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31 | 分类号: | H01L23/31;H01L23/488;H01L23/492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杨育增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芯片 封装 结构 | ||
1.非接触芯片倒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复合基板(1),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复合固定在一起的绝缘层(11)、环氧树脂层(12)以及金属导电层(13),该金属导电层(13)包括固定于该环氧树脂层(12)下端的第一金属片(131)和第二金属片(132),该第一金属片(131)和第二金属片(132)之间形成有间隔;该绝缘层(11)设置有一窗口(110),该环氧树脂层(12)上设置有贯穿的第一点锡孔(121)和第二点锡孔(122),该第一点锡孔(121)和第二点锡孔(122)均置于该窗口(110)中,且该第一点锡孔(121)和第二点锡孔(122)还分别位于该第一金属片(131)和第二金属片(132)上端;
晶元(2),其设置于该复合基板(1)的窗口(110)中,且该晶元(2)两侧的两个电极分别通过点锡方式形成有第一锡点(21)和第二锡点(22),且该第一锡点(21)和第二锡点(22)分别穿过所述环氧树脂层(12)的第一点锡孔(121)和第二点锡孔(122)分别与第一金属片(131)和第二金属片(132)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芯片倒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片(131)和第二金属片(132)均为铜片或铁片或铝片或不锈钢片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芯片倒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片(131)和第二金属片(132)的形状及尺寸均相同,其对称分布于该环氧树脂层(12)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非接触芯片倒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11)由PP材料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接触芯片倒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11)的厚度为0.18mm;所述环氧树脂层(12)的厚度为0.02mm;所述金属导电层(13)的厚度为0.05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接触芯片倒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110)为矩形,所述晶元(2)也呈矩形,该晶元(2)外围与窗口(110)内壁之前形成有间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三创智能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三创智能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9708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