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换向结构及轨道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94587.9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80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金阳;刘东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谭玲玲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换向 结构 轨道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缆换向结构及轨道车辆,线缆换向结构适用于轨道列车的底架中,其包括均沿底架的延伸方向布置的第一通道组和第二通道组、位于第一通道组和第二通道组之间的线缆交叉通道,第一通道组包括第一高压通道和第一低压通道,第二通道组包括第二高压通道和第二低压通道;第一高压通道和第二高压通道位于底架的纵向中心线的相对两侧,第一低压通道和第二低压通道位于底架的纵向中心线的相对两侧;线缆交叉通道沿垂直于底架的纵向中心线的方向延伸,线缆交叉通道与第一高压通道、第二高压通道、第一低压通道以及第二低压通道均连通;使用本线缆换向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轨道车辆的布线方式比较复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缆换向结构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在常规地铁项目,车下高低压交叉换线结构由多个线槽线管组成。
由于在地铁中,地铁的车下将布置大量的部件。这样,在布置车下设备时,现有的布线方式比较复杂、占用空间较大、物料比较多,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换向结构及轨道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轨道车辆的布线方式比较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线缆换向结构,其适用于轨道列车的底架中,线缆换向结构包括:第一通道组和第二通道组,第一通道组和第二通道组均沿底架的延伸方向布置;第一通道组包括第一高压通道和第一低压通道,第二通道组包括第二高压通道和第二低压通道;第一高压通道和第二高压通道位于底架的纵向中心线的相对两侧,第一低压通道和第二低压通道位于底架的纵向中心线的相对两侧;线缆交叉通道,线缆交叉通道位于第一通道组和第二通道组之间,线缆交叉通道沿垂直于底架的纵向中心线的方向延伸,线缆交叉通道与第一高压通道、第二高压通道、第一低压通道以及第二低压通道均连通。
进一步地,线缆换向结构还包括交叉通道外壳,线缆交叉通道设置在交叉通道外壳内。
进一步地,线缆换向结构还包括隔板,隔板设置在线缆交叉通道内,以将线缆交叉通道分隔为高压通道腔体和低压通道腔体,以通过高压通道腔体连通第一高压通道和第二高压通道,并通过低压通道腔体连通第一低压通道和第二低压通道。
进一步地,隔板为金属板。
进一步地,交叉通道外壳上设置有用于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第三过线孔以及第四过线孔,线缆交叉通道通过第一过线孔与第一高压通道连通,线缆交叉通道通过第二过线孔与第二高压通道连通,线缆交叉通道通过第三过线孔与第一低压通道连通,线缆交叉通道通过第四过线孔与第二低压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交叉通道外壳为金属外壳,线缆换向结构还包括第一接地座,第一接地座位于交叉通道外壳的外侧并与交叉通道外壳连接,以通过第一接地座对交叉通道外壳接地。
进一步地,第一通道组和第二通道组均由底架的空腔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945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电测量仪器用具有防水功能的防护罩
- 下一篇:一种外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