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垃圾分类投放的防护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68593.7 | 申请日: | 2020-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22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 发明(设计)人: | 史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小宝智能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F1/16 | 分类号: | B65F1/16;B65F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垃圾 分类 投放 防护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投放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垃圾分类投放的防护机构,包括承载箱,承载箱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设有垃圾桶,承载箱顶部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内部的两端分别转动设有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承载箱与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两端连接位置处皆设有容纳槽,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表面的两端皆设有扭力弹簧,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表面的一端靠近扭力弹簧皆设有传动轮。本实用新型能将两个挡板同时打开便于垃圾投放人员对垃圾进行投放,防止投放垃圾时需要人员用手去推动垃圾桶的挡板,能更好的对垃圾投放人员手部进行保护,防止直接用手推开造成夹到投放人员的手部,进而保护了投放人员的手部健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投放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垃圾分类投放的防护机构。
背景技术
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当垃圾在进行分类投放时,人们事先自己将各种垃圾分类好并收集在一起,然后拿到指定的投放地点,向指定的垃圾回收桶内进行倾倒投放,传统的垃圾投放方式为,单开侧挡板式投放,垃圾投放人员要将投放口处的挡板向内推开,或者向外掀开,使得投放口裸露出,然后再进行投放;双开顶挡板式投放,垃圾投放人员将用手将挡板向下按压,使得两个挡板打开,然后投放垃圾,或者以垃圾为阻挡物将垃圾向下按压推开两个挡板,继续将垃圾向下,使得垃圾掉落进垃圾回收桶,无论单开侧挡板式还是双开顶挡板式,两者的挡板都是自动复位的,且挡板的活动性较强,例如双开顶挡板式,大多数人都会将垃圾向下按压以此打开两个挡板,但是由于两个挡板打开下方为空的没有阻挡力,投放人员的手会随着按压力下降,当按压垃圾使两个挡板打开让垃圾掉落的瞬间,极易导致两个挡板复位时夹到投放人员的手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垃圾分类投放的防护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挡板易夹到垃圾投放人员的手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垃圾分类投放的防护机构,包括承载箱,所述承载箱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设有垃圾桶,所述承载箱顶部设有第一开口,且第一开口内部的两端分别转动设有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所述承载箱与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两端连接位置处皆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表面的两端皆设有扭力弹簧,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表面的一端靠近扭力弹簧皆设有传动轮,且两个传动轮之间设有传动带,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表面位于第一开口内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所述第二连接轴表面的另一端远离传动轮设有第一齿轮,所述承载箱内部位于第一齿轮下部通过第三连接轴活动设有第二齿轮,所述承载箱顶部一处的拐角处贯穿设有活动孔,且活动孔内部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底端设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扭力弹簧位于容纳槽内部,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与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的表面固定连接,且扭力弹簧的另一端与容纳槽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带在传动轮的表面呈交差状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杆矩形,且驱动杆的表面设有齿槽,所述驱动杆的底端位于活动孔内设有抵接块,所述驱动杆的顶端位于承载箱的顶部设有防护块。
优选的,所述驱动杆的底端通过抵接块与复位弹簧的顶端连接,所述驱动杆通过复位弹簧与活动孔内部的底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承载箱的内壁设有容纳第二齿轮的容纳室,且容纳室与活动孔之间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齿轮通过第二开口与驱动杆带有齿槽的表面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小宝智能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小宝智能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685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