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自动分隔入料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64370.3 | 申请日: | 2020-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01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冯灼基;曾桂廷;吴俊波;刘丁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59/06 | 分类号: | B65G59/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 地址: | 5107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分隔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自动分隔入料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分隔装置,两个所述分隔装置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物料的空间,所述分隔装置具有驱动装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在水平方向上往返运动,且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运动方向相反。该车用自动分隔入料机构能将堆叠的物料进行分隔后逐个运送至加工工位,实现自动化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物料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自动分隔入料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线上运送物料时,为了增加一次运输的数量,会将物料进行堆叠摆放,在运输到位后,要对这些堆叠的物料进行加工,由于加工设备无法同时加工堆叠在一起的若干物料,还需要通过人工将物料逐个取下,并依次放置到加工位上,这种方式不能实现自动化,工作效率较低,且难以保证物料平稳放到加工位上。
因此,如何实现自动分隔入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自动分隔入料机构,其能将堆叠的物料进行分隔后逐个运送至加工工位,实现自动化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自动分隔入料机构,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分隔装置,两个所述分隔装置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物料的空间;
所述分隔装置具有驱动装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在水平方向上往返运动,且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运动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隔装置还包括框架部,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框架部上,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与所述框架部可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框架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端之间连接有后挡板,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后挡板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框架部还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并列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后挡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和后挡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平行的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
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平行的第三开槽和第四开槽,所述第三开槽和第四开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侧;
所述第一隔板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开槽和第三开槽,所述第二隔板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开槽和第四开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端之间连接有加固部,所述加固部形成有适于容纳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槽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装置,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连接于所述连接装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转动部、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隔板运动的第一推拉部、用于带动所述第二隔板运动的第二推拉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分别枢接于所述转动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推拉部的两端分别枢接于所述转动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推拉部的两端分别枢接于所述转动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隔板,所述转动部枢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隔板连接有第一支承部,所述第二隔板连接有第二支承部,所述第一推拉部枢接于所述第一支承部,所述第二推拉部枢接于所述第二支承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643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抓桶的吊具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轻便摩托用防撞保险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