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用底盘及轨道巡检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58882.9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54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姚秀军;桂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9/08 | 分类号: | B61K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泰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王卫忠;刘蔓莉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巡检 机器人 底盘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用底盘及轨道巡检机器人,包括:横梁,至少一个所述横梁垂直设置于两个轨道之间且两端均与轨道相接触;主动限位机构,两个所述主动限位机构沿着垂直于轨道内壁面的方向上,反向设置于所述横梁的同一侧;所述主动限位机构包括:用于测量位移的驱动部,以及与所述驱动部连接的轨道测量轮,所述驱动部驱动轨道测量轮向靠近或远离轨道内壁面的方向运动,检测时,通过驱动部驱动轨道测量轮向靠近轨道内壁面的方向运动,直至轨道测量轮与轨道内壁面相接触,该过程中驱动部检测出轨道测量轮运动位移数值,并与初始状态下两个主动限位机构的垂直距离数值加和,即可快速得到该位置的轨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用底盘及轨道巡检机器人。
背景技术
轨道检测是保障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轨道机车的运行密度大时间间隔短乘客密度大的特点所以轨道的磨损比较严重,尤其是轨距发生变化,长时间运行容易出现各种隐患,所以地铁和城铁轨道的检测也成为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环节的重中之重。
目前检测轨距方式为:夜间结束运营后,由检测人员沿着轨道延伸方向,手动利用轨距尺对轨道进行检测,以得出沿路轨道的轨距,当轨距值发生改变时,即判断该点为待改善点,但是由于采用人工检测的方式,自动化程度差、检测效率低,浪费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用底盘及轨道巡检机器人,以解决现有的人工检测轨距的方式自动化程度差以及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一)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用底盘,包括:
横梁,设置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所述横梁垂直设置于两个轨道之间且两端均与轨道相接触;
主动限位机构,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主动限位机构沿着垂直于轨道内壁面的方向上,反向设置于所述横梁的同一侧;所述主动限位机构包括:用于测量位移的驱动部,以及与所述驱动部连接的轨道测量轮,所述驱动部驱动轨道测量轮向靠近或远离轨道内壁面的方向运动。
可选的,至少一个所述横梁与轨道接触的两端均设有驱动轮组件。
可选的,所述驱动轮组件包括:与轨道上表面相接触的主动驱动轮,所述主动驱动轮的下方垂直设置有辅助限位轮,所述辅助限位轮与轨道的内侧壁面相接触,所述主动驱动轮的外侧还依次设有减速器和伺服电机。
可选的,所述驱动部设置为带有里程传感器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执行端与所述轨道测量轮相连接。
可选的,两个所述电动推杆的执行端相反设置且均垂直于轨道的内壁面。
可选的,所述横梁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横梁之间通过纵梁相连接且相互平行。
可选的,两个所述主动限位机构设置于两个所述横梁之间的等分线上。
可选的,所述横梁与纵梁的连接处还通过旋转机构转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轴以及轴承,所述旋转轴垂直设置于所述纵梁上,所述横梁通过轴承活动安装于所述纵梁的旋转轴上。
可选的,所述横梁的安装腔内安装有控制箱,以及与控制箱电性连接的陀螺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巡检机器人用底盘。
(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588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利工程用安全围栏
- 下一篇:一种新型塔式除臭生物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