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轻柔化高温同轴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27672.3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32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刘丹丹;侯立干;李清文;梁斌;文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B11/18 | 分类号: | H01B11/18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化 高温 同轴电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柔化高温同轴电缆,其包括第一导体以及沿第一导体的径向方向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第一导体外侧的绝缘层、第二导体、屏蔽层和外护套;其中,所述第二导体包括由多根碳纳米管导电纤维编织形成的编织结构层,所述屏蔽层包括绕包在第二导体外侧的碳纳米管薄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轻柔化高温同轴电缆,有效减轻了同轴电缆的重量并提高了电缆的柔性,从而极大的改善了同轴电缆的使用性能;以及,相较于传统的铜银电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轻柔化高温同轴电缆的单位重量减小了20~40%,既满足了同轴电缆的使用要求,又满足轻质、耐弯曲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电缆,特别涉及一种轻柔化高温同轴电缆,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射频同轴电缆结构由置于同一轴线上的内、外导体,位于两者之间的低介电常数和低损耗的绝缘层,以及位于最外层且具有保护作用的护套组成;而对于同轴电缆的重量和刚性主要来自内、外导体和屏蔽层。在舰船和无人机等领域,需要大量使用同轴电缆,传统的铜、银导体的导电性非常好,但铜、银导体的质量大、价格高,大大增加了使用的成本和负担,甚至制约了其使用的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碳外导体和屏蔽层的轻柔化高温同轴电缆,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轻柔化高温同轴电缆,其包括第一导体以及沿第一导体的径向方向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第一导体外侧的绝缘层、第二导体、屏蔽层和外护套;其中,所述第二导体包括由多根碳纳米管导电纤维编织形成的编织结构层,所述屏蔽层包括绕包在第二导体外侧的碳纳米管薄膜。
进一步的,所述碳纳米管导电纤维由碳纳米管纤维与金属复合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体的编织密度在90%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碳纳米管导电纤维包括碳纳米管纤维以及形成在所述碳纳米管纤维表面的金属层。
进一步的,所述碳纳米管导电纤维的密度为0.5~1.0g/cm3。
进一步的,所述碳纳米管导电纤维的直径为0.1~200μm。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0.2~5μm。
进一步的,所述编织结构层由16-48根碳纳米管导电纤维编织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编织结构层的厚度为0.1~300um。
进一步的,所述碳纳米管薄膜的厚度为5um~100um。
进一步的,所述碳纳米管薄膜的密度为0.5~1.0g/cm3。
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层的厚度为5um~200u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体包括镀银铜导体。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包括绕包在第一导体外侧的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
进一步的,所述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的厚度为0.086mm或0.027mm。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086mm或0.027mm。
进一步的,所述外护套包括含氟塑料层。
进一步的,所述含氟塑料层的厚度为0.25±0.01mm。
进一步的,所述轻柔化高温同轴电缆的单位质量长度20g/m,耐弯折10000次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276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