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盖锁钩组件、发动机盖总成及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27467.7 | 申请日: | 2020-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69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博;孙凯;王茜;曹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83/24 | 分类号: | E05B83/24;E05B85/04;E05B85/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黄志兴;赵东方 |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盖 组件 总成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盖锁钩组件、发动机盖总成及车辆,其中,所述发动机盖锁钩组件(1)包括高度调节机构(11)和发动机盖锁钩(12),二者连接后,由高度调节机构固定在发动机盖加强板(2)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发动机盖锁钩与发动机盖锁的位置无法调整,导致的发动机盖与前保险杠中部的间隙面差质量难以满足感知要求的问题,满足了实际装调的需求,也降低了传统结构对车身的精度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盖锁钩组件、发动机盖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前端通常设置有发动机舱,发动机舱的上端设置有可开闭的发动机盖,以便后续对发动机舱中的部件进行检修等操作。发动机盖是通过发动机盖前部锁钩与发动机盖锁相连接的,发动机盖与前保险杠中部的间隙面差大小和发动机盖锁钩与发动机盖锁之间的相对高度直接相关,若发动机盖锁钩相对于发动机盖锁的高度偏低,则二者配合后发动机盖与前保险杠中部的间隙面差偏大;若发动机盖锁钩相对于发动机盖锁的高度偏高,则二者将无法实现匹配,或者发动机盖与前保险杠中部的间隙面差偏小。
目前,通常情况下,发动机盖锁钩直接焊接在发动机盖加强板上,发动机盖锁通过自定位或工装螺接在车身前横梁或前端模块上。装配完成后,锁钩与发动机盖锁的位置都无法调整,如果车身及零部件质量出现波动,会使得发动机盖与前保险杠中部的间隙面差值出现波动。
另外,锁钩与发动机盖锁的位置无法调整,不能满足实际调装的需求,还变相提高了对车身的精度要求。因此,需要在锁钩和发动机盖加强板之间添加一个高度调节机构,使得发动机盖锁钩与发动机盖锁间的相对高度可以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盖锁钩组件,实现了发动机盖锁钩发动机盖锁间的相对高度的调节,解决了发动机盖锁钩与发动机盖锁的相对位置无法调整,从而导致的发动机盖与前保险杠中部的间隙面差质量难以满足感知要求的问题,满足了实际装调的需求,也降低了传统结构对车身的精度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盖锁钩组件,包括发动机盖锁钩和高度调节机构。高度调节机构会带动发动机盖锁钩沿着车辆高度方向上下运动,使得发动机盖锁钩可以实现与发动机盖锁间相对高度的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锁钩安装板和偏心螺栓。偏心螺栓转动时,其螺柱将进行圆周运动,螺柱带动发动机盖锁钩进行沿车辆高度方向的往复运动,实现发动机盖钩锁与发动机盖锁之间相对高度的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钩锁安装板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平行。两个端面平行,使得偏心螺栓在紧固后其垫片可以全部贴合在端面上,使得垫片受力均匀不易损坏,也使得偏心螺栓紧固后不易发生松动。
进一步地,所述锁钩安装板上安装孔为长圆孔,其长度方向与车身高度方向一致,且其宽度大于螺柱直径,并小于偏心螺栓转动一周其螺柱的最大轨迹圆的直径。该设计使得偏心螺栓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转动,实现发动机盖钩锁与发动机盖锁之间相对高度的调节,且不易发生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偏移。
进一步地,所述锁钩安装板的前端面设有限制所述偏心螺栓竖向位移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限制了偏心螺栓的竖向位移,便于偏心螺栓的安装与调试。
进一步地,所述锁钩安装板的后端面设有限制所述偏心螺栓竖向位移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限制了偏心螺栓的竖向位移,使得车辆颠簸时偏心螺栓不发生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位移,保证了车辆发动机盖与前保险杠中部的间隙面差不发生变化。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盖锁钩包括钩体、连杆和环形挂钩,三者顺序连接。环形挂钩的设计可以使得锁钩通过环形挂钩挂在螺柱上,实现了锁钩与安装板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挂钩的内径与螺柱的直径相同。环形挂钩的内径与螺柱的直径相同,使得二者能紧密配合,配合后锁钩不发生上下晃动进而引起锁钩与发动机盖锁之间相对高度变化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274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金属加工的金属屑处理装置
- 下一篇:柔性物料生产时用于控制张力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