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向柱及汽车转向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25681.9 | 申请日: | 2020-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90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王娇 |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汽车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转向柱及汽车转向系统,转向柱包括:前柱管;后柱管,后柱管的前端套设于前柱管的外部;及吸能件,其包括沿前柱管的轴向延伸且位于后柱管的前方的吸能片,吸能片卡接于后柱管的外侧壁上,且吸能片的后端朝背离前柱管的方向外扩,形成有外扩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在前柱管和后柱管的保持力被克服之后到溃缩行程结束的这段时间,发挥吸能作用,能够大幅度提升转向柱整个溃缩行程中的溃缩性能,在发生碰撞时能够提高对驾驶员的胸部位置的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向柱及汽车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转向柱作为车辆撞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传递方向盘转动扭矩的基本功能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溃缩性能,在车辆碰撞时,能够合理吸收碰撞能量,减弱驾驶员对方向盘的冲击,从而确保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为了提高溃缩性能,现有的转向柱设置吸能装置,当驾驶员撞击方向盘或安全气囊时,吸能装置能够吸收驾驶员身上的力;但目前的吸能装置大部分仅在转向柱具有保持力阶段起作用,保持力被克服后没有持续的吸能能力;且现有技术中的吸能装置一般尺寸较大,对布置空间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柱,其能够优化转向柱保持力被克服之后到溃缩行程完成的这段溃缩行程的溃缩性能,且简化结构,降低空间布置需求。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转向柱的汽车转向系统。
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转向柱,其包括:
前柱管;
后柱管,其前端套设于所述前柱管的外部;及
吸能件,其包括沿所述前柱管的轴向延伸且位于所述后柱管的前方的吸能片,所述吸能片卡接于所述前柱管的外侧壁上,且所述吸能片的后端朝背离所述前柱管的方向外扩形成有外扩部;
当所述前柱管相对于所述后柱管向后滑动时,所述后柱管的前端能够与所述外扩部的内侧壁发生抵接作用。
在上述转向柱中,可选地,所述吸能片邻近前端的位置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吸能片邻近所述外扩部的前方位置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前柱管的外侧壁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及所述第二卡接部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配合卡接的卡槽。
在上述转向柱中,可选地,两个所述卡槽均贯穿于所述前柱管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卡接部及所述第二卡接部均穿设至所述前柱管的内部。
在上述转向柱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前柱管的内部的一端设有倒钩;
所述第二卡接部从靠近所述吸能片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朝前倾斜。
在上述转向柱中,可选地,所述吸能片沿轴向的截面呈朝所述前柱管凸起的圆弧状。
在上述转向柱中,可选地,所述吸能片的宽度从前至后逐渐变宽。
在上述转向柱中,可选地,所述吸能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吸能片上的至少一个卡箍,所述卡箍配合套设于所述前柱管的外侧壁,且所述卡箍的周向上开设有缺口;
当所述吸能件包括两个所述卡箍时,各所述卡箍沿轴向间隔设于所述吸能片上。
在上述转向柱中,可选地,所述吸能件包括两个所述卡箍,其中一个所述卡箍位于所述吸能片的邻近前端的位置处,另外一个所述卡箍位于所述吸能片邻近所述外扩部的前方位置处。
在上述转向柱中,可选地,所述吸能件为塑料件。
在上述转向柱中,可选地,所述前柱管与所述后柱管之间采用过盈配合。
在上述转向柱中,可选地,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256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拆卸逃生的防火窗结构
- 下一篇:大力拉拔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