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向器的驱动齿轮限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17463.0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7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黄普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康灵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06 | 分类号: | F16D1/06;F16H57/00;F02N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宫建华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向 驱动 齿轮 限位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向器的驱动齿轮限位结构,属于单向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单向器容易散架的问题。本单向器的驱动齿轮限位结构,包括齿轮轴,所述齿轮轴上套设有空心轴和驱动齿轮,本齿轮限位结构包括齿轮轴前端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呈环形的卡簧槽一,齿轮轴的前端上套设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内周面开设有呈环形的卡簧槽二,所述卡簧槽一与卡簧槽二相对应,卡簧槽一内套设有卡簧,所述卡簧的部分位于卡簧槽二内,限位圈前端的内周面与齿轮轴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隙,限位圈的前端面经冲压后形成与齿轮轴的外周面相抵靠的定位凸起。本结构解决了单向器容易散架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单向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单向器的驱动齿轮限位结构。
背景技术
单向器总成在汽车行业中应用广泛,单向器就是起动电机中的一个转动机构,在汽车的启动装置中就装有单向器,在发动汽车时,启动装置和发动机之间相互配合,完成整个启动过程,在起始阶段,启动装置工作,并通过单向器将动力输出至发动机,从而带动发动机工作,当发动机被启动起来以后,其转速大于启动装置的转速,此时启动装置已经完成了任务,并自动与发动机脱离。
目前,中国专利网公开了一种单向器总成【授权公告号:CN203925863U】,包括花键轴和空心轴,空心轴套装在花键轴上,花键轴一端设有驱动齿轮,空心轴上啮合有星轮,驱动齿轮相对花键轴端部一侧设有限位圈,相对空心轴端部的另一侧设有支撑轴承,花键轴的端部设有卡簧,该卡簧卡接在限位圈上,星轮相对弹性挡圈的另一侧设有固定轴承,该固定轴承与支撑轴承分别套接在空心轴的两端。
上述限位圈和支撑轴承共同将驱动齿轮限位,避免驱动齿轮沿花键轴的轴向发生窜动,单向器使用时一般是呈竖直状态的,驱动齿轮的重力作用在限位圈,花键轴转动时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的一端面与限位圈相抵靠,并将限位圈往下推,限位圈向下移动并挤压卡簧,一旦限位圈受到的推力过大时,卡簧会沿着花键轴上的卡簧槽向外张开,使得卡簧与花键轴上的卡簧槽分离,进而导致限位圈从花键轴上向下滑落,从而导致驱动齿轮从花键轴上向下掉落,使得单向器散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单向器的驱动齿轮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单向器容易散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单向器的驱动齿轮限位结构,单向器包括齿轮轴,所述齿轮轴上套设有空心轴和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位于空心轴的前侧,并且空心轴的一端面能够与驱动齿轮的一侧面相抵靠,本齿轮限位结构包括齿轮轴前端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呈环形的卡簧槽一,所述齿轮轴的前端上套设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内周面开设有呈环形的卡簧槽二,所述卡簧槽一与卡簧槽二相对应,所述卡簧槽一内套设有卡簧,所述卡簧的部分位于卡簧槽二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圈前端的内周面与齿轮轴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限位圈的前端面经冲压后形成与齿轮轴的外周面相抵靠的定位凸起,并且在限位圈的前端面上形成有冲压槽。
采用本结构的设置后,限位圈的前端面经冲压后形成的定位凸起与齿轮轴的外周面相抵靠,即定位凸起的端部与齿轮轴的外周面紧密贴合,使得限位圈后端的内周面与齿轮轴的外周面紧贴,使得限位圈被定位在齿轮轴上,当单向器使用时,单向器一般是呈竖直状态的,驱动齿轮的重力作用在限位圈,齿轮轴转动时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的一端面与限位圈相抵靠,并将限位圈往下推,由于定位凸起的端部与齿轮轴的外周面紧密贴合的结构使得限位圈不会向下移动,避免了卡簧向外张开,使得卡簧始终部分位于卡簧槽一内,进一步保证限位圈不会从齿轮轴上往下掉落;间隙的设置使得方便冲压成型的定位凸起能够充分抵靠在齿轮轴的外周面上,同时又不会对齿轮轴和限位圈自身造成损坏。
在上述的一种单向器的驱动齿轮限位结构中,所述定位凸起和冲压槽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个。通过本结构的设置,定位凸起数目的增加进一步提高限位圈在齿轮轴上的定位效果,限位圈不易沿着齿轮轴向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康灵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康灵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174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