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张紧支承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10563.0 | 申请日: | 2020-05-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49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士军;张胜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5G23/44 | 分类号: | B65G23/44;B65G17/46;B65G39/09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承 机构 | ||
1.一种张紧支承机构,包括油缸(801)、移动支杆(802)、张紧链轮螺母(803)、保护割刀(804)、张紧链轮(805)、O型密封圈(806)、螺栓(807)、垫圈(808)、螺母(809)、调整阀合件一(810)、调整阀合件二(820),所述油缸(801)上安装有调整阀合件一(810)和调整阀合件二(820),油缸(801)的空腔(8011)内充满有液体介质,其特征在于调整阀合件一(810)包括调整阀体一(811)、密封圈一(812)、柱塞一(813)、弹簧(814)、调整套(815),调整阀体一(811)通过外螺纹一(8111)连接到油缸(801)的内螺纹一(8012)上,调整阀体一(811)内安装有柱塞一(813),弹簧(814)的一端压在柱塞一(813)上,弹簧(814)的另一端放在调整套(815)的孔中,调整套(815)通过螺纹连接到调整阀体一(811)上,旋转调整套(815)就可以调整弹簧(814)压在柱塞一(813)上的压力,也可调整柱塞一(813)在调整阀体一(811)内的位置,以调整液体介质的压力,从而可以调整液体介质对移动支杆(802)的压力,而移动支杆(802)上安装有张紧链轮(805),因此可以调整张紧链轮(805)对夹持链的张紧力与支承力,所以通过旋转调整套(815)就可以调整夹持链的张紧力与支承力,夹持传动系统工作时,夹持链夹持着被夹持物品移动,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夹持被夹持物品的夹持力的反作用力通过链条传递到张紧支承机构的张紧链轮(805),并经链轮安装架(8026)传递到移动支杆(802)的上,再传递到主柱塞(8021)和辅柱塞(8022)上,又经主柱塞(8021)和辅柱塞(8022)传递到油缸(801)的空腔(8011)内的液体介质上,在液体介质的作用下,反作用的冲击力得到缓冲,同时反作用力通过液体介质传递到柱塞一(813),再传递到弹簧(814)上,弹簧(814)的弹性作用进一步缓冲了冲击力,同时当进入左夹持链(3)与右夹持链(7)中的被夹持物品的多少发生变化时,在弹簧(814)的弹簧弹力和液体介质压力的作用下能够保持了的左夹持链(3)或者右夹持链(7)的张紧力与支承力,在夹持链夹持传动中,张紧支承机构(8)能够根据被夹持物品的多少自动实现夹持链的动态张紧,以恒定的夹紧力夹紧物品。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一种张紧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阀合件二(820)包括调整阀体二(821)、密封圈二(822)、柱塞二(823)、锁紧螺母(824)、调整螺栓(825),调整柱塞二(823)的直径小于柱塞一(813)的直径,调整阀体二(821)通过外螺纹二(8211)连接到油缸(801)的内螺纹二(8013)上,调整阀体二(821)内安装有柱塞二(823),调整螺栓(825)通过螺纹安装在调整阀体二(821)上,调整螺栓(825)半圆球端压在柱塞二(823)上,调整螺栓(825)上安装有锁紧螺母(824),旋转调整阀合件二(820)的调整螺栓(825),就可以调整柱塞二(823)在调整阀体二(821)内的位置,调整好位置后转动锁紧螺母(824)将调整螺栓(825)固定,调整螺栓(825)的螺纹端部为半圆球形,可以减少在调整过程中调整螺栓(825)与柱塞二(823)之间的摩擦力,由于调整柱塞二(823)的直径小于柱塞一(813)的直径,因此,调整阀合件二(820)较调整阀合件一(810)可以实现对油缸(801)内液体介质压力的微调整,从而可以实现对夹持链的夹持力的微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一种张紧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油缸(801)包括空腔(8011)、内螺纹一(8012)、内螺纹二(8013)、长孔(8014),移动支杆(802)包括主柱塞(8021)、辅柱塞(8022)、链轮安装架(8026),主柱塞(8021)上有油封槽(8024)与浅槽(8025),辅柱塞(8022)上有通孔(8023),移动支杆(802)安装在油缸(801)的空腔(8011)中,主柱塞(8021)的外表面一(80211)与油缸(801)的空腔(8011)的内表面(80111)为过渡配合,辅柱塞(8022)的外表面二(80221)与油缸(801)的空腔(8011)的内表面(80111)为过渡配合,主柱塞(8021)的油封槽(8024)内安装有O型密封圈(8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1056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