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产品高压复合线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00309.2 | 申请日: | 2020-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57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赵占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城信邦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42 | 分类号: | H01B7/42;H01B7/18;H01B7/29;H01B7/02;H01B9/00;H01R31/06;B60R16/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14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产品 高压 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产品高压复合线束,包括有复合线束本体,所述复合线束本体由内向外依次由绝缘层、耐高温层、散热层和耐磨层,所述绝缘层内设有多个高压线芯,多个所述高压线芯呈等间距环绕设置,多个所述高压线芯的外壁与所述绝缘层的内壁相接触,所述耐高温层的外壁设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的外壁与所述散热层的内壁之间等间距环绕连接有多个第一导热体,多个所述第一导热体远离所述散热层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导电层和耐高温层延伸至所述绝缘层的内壁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耐高温层、散热层以及多个第一导热体可以有效的将内部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从而使得散热的效果更好,达到更好地散热效果,便于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产品高压复合线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器及其他控制系统也不断向功能精细化、结构复杂化、多样化发展,各类线束和管路纵贯车身,高压线束接插件己在国内与国际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高压线束接插件在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应用己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高压复合线束作为高压电气系统的关键零组件,为电动汽车运行的安全提供保证,但由于高压复合线束在工作时会发热,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同时线束在充电时挤压容易发生变形,影响线束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需要研制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高压复合线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产品高压复合线束,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能源汽车产品高压复合线束,包括有复合线束本体,所述复合线束本体由内向外依次由绝缘层、耐高温层、散热层和耐磨层,所述绝缘层内设有多个高压线芯,多个所述高压线芯呈等间距环绕设置,多个所述高压线芯的外壁与所述绝缘层的内壁相接触,所述耐高温层的外壁设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的外壁与所述散热层的内壁之间等间距环绕连接有多个第一导热体,多个所述第一导热体远离所述散热层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导电层和耐高温层延伸至所述绝缘层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导电层的外壁与所述散热层的内壁之间等间距环绕连接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数目与所述第一导热体的数目相同。
优选的,每两个所述加强杆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导热体。
优选的,每两个所述加强杆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导热体,每个所述第二导热体均与对应所述第一导热体呈交叉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复合线束本体的两端对称设有连接器,两个所述连接器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复合线束本体的两端与对应所述连接器之间均设有束线器,两个所述束线器的一端均连接有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均与所述复合线束本体的两端相连接,两个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复合线束本体的一端外壁上均设有外螺纹,且两个所述连接件均通过对应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螺纹孔啮合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件靠近对应所述外螺纹的一端均设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均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器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由耐高温乙丙橡胶层制成绝缘层、由石墨材料制成的耐高温层、由导热陶瓷制成的散热层和由碳纤维制成的耐磨层,使得复合线束本体具有较好的绝缘、耐高温散热和耐磨性,通过多个第一导热体和多个第二导热体与第一导热体以及加强杆相连接,可以有效的将内部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从而使得散热的效果更好;
其二:通过两个连接件通过对应外螺纹与螺纹孔啮合连接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实现复合线束本体与连接器相连接的目的,通过束线器的作用,便于将多个高压线芯集束在一起,避免多个高压线芯出现彼此干涉、交叉或者覆盖的情形。
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城信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桐城信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003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