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送风排风模块一体化全屋新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45363.1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87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薛世山;李成伟;韦林林;周萍;薛碧荷;王恒;诸葛水明;马骥;刘帅帅;胡用;刘玉恩;王庆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伯涵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47 | 分类号: | F24F1/0047;F24F1/0035;F24F1/0063;F24F1/0011;F24F7/08;F24F13/02;F24F13/28;F24F1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周君;胡晶 |
地址: | 200237 上海市闵行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送风 模块 一体化 新风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送风排风模块一体化全屋新风系统,包括:送风排风模块,设置在公共空间或其中一间所述房间墙壁上;送风排风模块包括有排风腔和进风腔,进风腔连通公共空间/房间与房间群外界,排风腔与房间群外界连通;分进风口,设置在各房间上实现各所述房间与公共空间的连通;总排风管,与排风腔连通,且总排风管还分别通过回风管与各房间连通;在第一风机的作用下,外界新风通过进风腔直接进入到公共空间内或者通过设有进风腔的房间进入到公共空间内;公共空间内形成正压,使得新风经过分进风口进入到各房间内,对房间内的污浊空气进行置换,再在第二风机的抽吸作用下污浊空气经由回风管、总排风管管道、排风腔排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风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送风排风模块一体化全屋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几千年前,人类走出山洞,进入了“房屋”这种人造空间。但是,在房屋内,由于人、动物的呼吸与排泄,炊事过程中燃气油烟的扩散,各种人造材料中苯类醛类成分的挥发,造成室内空气污浊化,严重威胁居住者身心健康,房屋的新风引入以及新风置换效果成为了住宅健康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一些房地产企业和业主,尝试用布置风机风管的方法,如图1所示,将室外新鲜空气强制输入室内并将室内污浊空气导向室外,取得了很大效果;图1中,空心箭头、实心箭头分别代表引入住宅新风和排出住宅污浊空气,此为双向流新风置换方案。
但是,如上建筑物和住宅内大规模采用送风管排风管组合的双向流新风系统,存在着三个问题:
一是装修复杂成本高---这些迂回曲折的阴暗潮湿的空调风管,不仅安装复杂,安装之后还要对风管进行包覆装饰以改善视觉效果,还要在室内吊顶以掩饰新风和回风风管的进出风口,致使新风系统成为建筑装修成本中最高的分项;
二是产生了新的健康问题---在新风系统通风运行过程和停运阶段中,风管内以及风管与包覆风管的装饰夹层内,积累起大量无法清除的粉尘,滋生细菌霉菌,还给蚊蝇、臭虫、蟑螂甚至老鼠等等滋生繁衍提供了温床,特别是送风管(新风管),里面累积的粉尘、微生物、臭虫蟑螂粪便等等,随着新风吹入室内空间,带来了新的严重的居室健康卫生问题;
三是新风置换效果差---如图2所示,传统新风系统中,每一间房间新风进风口和污浊空气排出口都设置在房间天花板下的吊顶上,虽然设计施工中重视了在吊顶水平方向上拉开距离错位安装,但是竖向方向即高度方向上新风进风口和污浊空气排出口却无法错开;由于新风口补入的新风速度通常在2m/s左右,向下动压头很小,一部分新风气流并没有深度下沉参加新风置换,而是寻找到新风进风口和污浊空气排出口之间最短距离最小阻力的路径,沿着吊顶面直奔排出口而去,造成新风气流短路,浪费了新风资源,新风置换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传统新风系统的装修复杂成本高、送风管产生二次污染、新风置换效果差三大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送风排风模块一体化全屋新风系统,运用于房间群,所述房间群包括有多个房间以及与各房间连通的公共空间;所述送风排风模块一体化全屋新风系统包括:
送风排风模块,设置在所述公共空间或其中一间所述房间的墙壁上;所述送风排风模块包括有排风腔和进风腔,所述进风腔连通所述公共空间/所述房间与房间群外界,所述排风腔与房间群外界连通;所述进风腔内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排风腔内设置有第二风机;
分进风口,设置在各所述房间上实现各所述房间与所述公共空间的连通;
总排风管,与所述排风腔连通,且所述总排风管还分别通过房间回风管与各所述房间连通;
在所述第一风机的作用下,外界新风通过所述进风腔直接进入到所述公共空间内或者通过设有进风腔的房间进入到所述公共空间内;所述公共空间内形成正压,使得新风经过所述分进风口进入到各所述房间内,对所述房间内的污浊空气进行置换,污浊空气再在第二风机的抽吸作用下经由所述房间回风管、所述总排风管管道、所述排风腔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伯涵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伯涵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453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