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送风排风模块一体化全屋新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45363.1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87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薛世山;李成伟;韦林林;周萍;薛碧荷;王恒;诸葛水明;马骥;刘帅帅;胡用;刘玉恩;王庆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伯涵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47 | 分类号: | F24F1/0047;F24F1/0035;F24F1/0063;F24F1/0011;F24F7/08;F24F13/02;F24F13/28;F24F1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周君;胡晶 |
地址: | 200237 上海市闵行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送风 模块 一体化 新风 系统 | ||
1.一种送风排风模块一体化全屋新风系统,应用于房间群,所述房间群包括有多个房间以及与各房间连通的公共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排风模块一体化全屋新风系统包括:
送风排风模块,设置在所述公共空间或其中一间所述房间墙壁上;所述送风排风模块包括有排风腔和进风腔,所述进风腔连通所述公共空间/所述房间与房间群外界,所述排风腔与房间群外界连通;所述进风腔内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排风腔内设置有第二风机;
分进风口,设置在各所述房间上实现各所述房间与所述公共空间的连通;
总排风管,与所述排风腔连通,且所述总排风管还分别通过房间回风管与各所述房间连通;
在所述第一风机的作用下,外界新风通过所述进风腔直接进入到所述公共空间内或者通过设有进风腔的房间进入到所述公共空间内;所述公共空间内形成正压,使得新风经过所述分进风口进入到各所述房间内,对所述房间内的污浊空气进行置换,污浊空气再在第二风机的抽吸作用下经由所述房间回风管、所述总排风管管道、所述排风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排风模块一体化全屋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空间或其中一间所述房间的墙壁上开设有一开孔,所述进风腔和排风腔一起穿设在该开孔内;其中,
所述进风腔和排风腔均位于所述公共空间或其中一间所述房间的外墙上;
或者,所述进风腔位于所述公共空间或其中一间所述房间的内墙上,所述排风腔位于所述公共空间或其中一间所述房间的外墙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排风模块一体化全屋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和排风腔内均设置有风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送风排风模块一体化全屋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内和/或所述分进风口内设置有二合一送风模块,所述二合一送风模块包括换热通道、进风通道和回风通道;
所述进风通道一端与房间群外界连通或分进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换热通道连通;
所述回风通道一端与所述房间/所述公共空间内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换热通道连通;
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换热通道的连通处、所述回风通道与所述换热通道的连通处分别设置有控制风门;
所述换热通道内设有内换热器,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内换热器的一侧,所述内换热器还连接有为其提供换热介质的循环机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排风模块一体化全屋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风门包括:
固定孔板,其上设置有多个顺序排列的通风区域;
滑动孔板,所述滑动孔板与所述固定孔板重叠设置,所述滑动孔板上与所述固定孔板上各所述通风区域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配风口,且所述配风口能覆盖所述通风区域;
驱动装置,用于推动所述滑动孔板相对于所述固定孔板运动,相对移动过程中各所述通风区域与所述配风口重叠部分改变,实现通风区域的开关以及空气流量的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排风模块一体化全屋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回风通道的进口上下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排风模块一体化全屋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的出口由圆弧形出风面和垂直出风面共同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排风模块一体化全屋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房间的房门门框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排风模块一体化全屋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房间靠近与之相通的公共空间一侧的墙体内具有竖向延伸的空心墙柱,所述空心墙柱直接构成所述回风管,所述空心墙柱靠近地面的一端与所述房间内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总排风管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排风模块一体化全屋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内还设有用于对新风进行过滤的新风预处理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排风模块一体化全屋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机组包括有外换热器、压缩机、节流阀,所述内换热器、外换热器、节流阀、压缩机循环连接构成以供换热介质流通的循环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伯涵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伯涵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4536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